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氏精神释义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9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9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4: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次专题研讨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弘扬,一是使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得到一个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二是要使全体江汉马氏宗亲认真学习本宗弘扬马氏精神的典范,在本宗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一、 此次专题研讨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弘扬,一是使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得到一个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二是要使全体江汉马氏宗亲认真学习本宗弘扬马氏精神的典范,在本宗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一、马氏精神释义
   家族精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具有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家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家族文化母体之中,为家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家族生存与发展。家族精神既是家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家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的集中体现。
   中华马氏,自得姓祖马服君奢公起,至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地马氏家族严格的家教、家训、家规和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规范,以及马氏家族风云人物的立言、躬行所表现的优良思想和崇高品质,构成了马氏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这就是马氏精神。
   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对马氏精神的具体内容作了如下概括:
  尚武从戎,舍身疆场之爱国精神;
  匡扶社稷,忧国恤民之民本精神;
  苦学上进,自立自强之奋斗精神;
  勤俭持家,清正为官之廉洁精神;
  扶贫济困,急公好义之仁爱精神;
  尊师崇儒,孝悌治教之尚德精神;
  拼搏勤奋,百折不挠之创业精神;
  推衣解食,舍己为人之公益精神。
   马氏精神在历代马氏精英及广大族众立身处世和社会实践中的外在表现则是:
  为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马革裹尸,义无反顾;
  为相,高策良谋,识见卓绝,股肱赤忠,高风亮节;
  为文,才高博洽,帐绛垂风,不拘陈习,达生任性;
  为技,工妙技奇,巧思绝世,遗惠国人,千代称智;
  为母,质朴无华,贤慧端庄,严教子孙,治家有方;
  为民,敦厚谨慎,节俭谦虚,孝敬父母,和睦乡里;
  为族,包容宽厚,海纳百川,技繁叶茂,源远流长。
   马氏精神,无论其深刻的内涵还是广博的处延,都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他将中华民族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刚毅果健、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等以善为本、积善成德的民族性格和忠孝文化积累、沉淀到家族的行为规范之中,世代相传,不断弘扬光大,从而形了马氏光彩绚丽的家族文化和传统美德。这种家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规则就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事,按照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要求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一基本规则,正好体现了“德”的本义。因此,我们说马氏精神的核心就是“德”。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今天,我们谈弘扬马氏精神,就是弘扬忠孝文化的进步内涵,以“德”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积善成德,施德于人,施德于社会,让家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马氏精神的杰出代表——伏波将军马援
   马氏精神是马氏家族风云人物立言、躬行所表现的优良思想和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其最杰出的代表则是汉伏波将军马援,追思马援公,总会让人想起那些流传至今的豪言壮语:“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财虏耳。”“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子女手中耶?”这些援公所身体力行的豪言壮语,正是马氏精神的精髓之处。
   援公性格淳厚孝慈。他十二而孤,为兄长所扶养。当长兄马况去世时,他服孝一年,始终不离墓地,恭敬侍奉寡嫂,悉心教养子侄。他的《诫兄子严、敦书》成为中华民族教育后代的千古名篇。他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在督邮任上,因怜悯释放囚犯,获罪外逃,遇赦后,在北地种地放牧,积万贯家财,却不做守财奴,将钱财尽散给兄弟朋友,自己却穿羊皮袄、裤。
   他是一个勤于钻研,善于创新,聪敏智慧的奇才。在经济上,他进言铸五株钱,“解三府十余难,天下赖其便”。在技艺上,他善相马,并作《铜马相法》一书。在军事技术上,他聚米成山,是军事地形技术与沙盘推演的鼻祖。他西抚羌戎,东定皖城,北拒匈奴,南安交址,赤胆忠心,尚武崇文。晚年他以年迈之躯,征讨五溪,身先士卒,不避疫瘴,终而殁于军中,实践了他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时至今日,人们之所以还牢牢记住这位堪称汉朝中兴名将的伏波将军,并不在于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武德”。他的“武德”就是在征战途中,对民族团结的维护,对民间疾苦的体恤,对人民群众的爱护,和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他在羌地落实民族政策,信任当地民众,推行民族团结,使羌人世代都愿服马姓管理,直至东汉结束。他在岭南为解边民往返县治之艰难,上奏朝庭,将西于县分为封溪、望海两县,方便了地方的管理与人民的交往。他发现越地的法律与汉律相矛盾的有十多处,就陈奏朝庭后,与越地百姓申明旧法来约束大家,“从此越地奉行马将军旧法”。在征战途中,为了不扰民,他不让士兵用村民井中的水,自己还抱病带头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因不适应南方气候而病倒了,他宁愿凿山洞而宿,也不进村扰民。在南征交址返回的途中,每到一处,都为郡县整修城池,挖渠灌溉,根治水患,发展农业,造福百姓。
   太史公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史上不只有一位伏波将军,但其他伏波将军几乎被历史所遗忘。云台二十八将至今也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符号被人记忆,而唯独不被列入其中,且去世时备受冤曲的马援将军,却青史垂名,彪炳千秋,以致伏波将军成了专指援公的称号。遍及中国南方的伏波宫,伏波庙,伏波寺,将援公奉为治水的英雄,乃至治水的神仙。这不只是对援公的崇敬,同时也是对他们所代表的马氏精神的赞颂。
   时至今日,不仅民间对马援公的敬奉与景仰越来越强烈,而且人民的领神们,也仍然以其“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而将他列为现代军人的楷模。孙中山先生在祭奠蔡鄂将军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毛泽东主席也要求共产党的将军们读《后汉书•马援传》,并且叹息说马援以后的将军们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他在这里把马援公作为将军们的表率来称颂。这一切都说明,历史是公正的,马援将军是不朽的,马氏精神是永存的。
  
   三、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播洒
   江汉地区在东汉以前是否有马氏先祖的活动,到目前尚无史证。目前有史可考者,第一个将马氏精神播洒在江汉地区并让马氏族众及江汉人民世代承袭的,是马氏精神的杰出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先伏波将军马援公。正是我们这位伟大的祖先,在两次南征,往返于江汉平原之时,为江汉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将积善积德、爱民恤民的马氏精神播洒于江汉大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并被江汉民众誉以“德配昊天”的称颂。
   马援将军两次南征,其行军路线虽然史料没有完整的记载,但从行军目的的地理起始方位看,两次往返四经洞庭湖。除第一次南征去时由皖城至洞庭到长沙没经江汉平原,其余一次返回与一次往返,扼洞庭湖北边门户的古云杜、州陵(现天、潜、沔、监)是行军必经之地。第一次南征胜利返回之时,史载“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江汉向来是水患严重之地,马援将军必定在江汉地区为百姓治过水患,修过利。由于将军自身的高风亮节和留给江汉人民的恩泽遗惠,江汉人民世代记住了将军的恩德,并且代代不断祭祀。这种祭祀,又使将军所代表的马氏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在江汉古城沔城,有一座世代祀奉伏波将军的“马侯庙”。《沔阳志》记载:“马侯庙在州西北五里,祀奉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志载:“庙之建无考,洪武庚戍郡卫增修,正德间,知州李廉重建。”《光绪沔阳志》记载:“明嘉靖知州王崇文移至江北平政桥,清乾隆三年州绅谢载隆等重建。”据当地年长者讲,此庙又名水府庙,这说明当地是把马援公作为治水的英雄和神仙来供奉的。此庙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轰炸和一二八师的焦土抗战,直至解放初期,仍在沔城江北。1953年沔阳县修县大队部拆除周边庙宇时才拆毁。其庙堂正中高悬的一块称颂马援将军“德配昊天”的扁额,拆庙时被当地民众收藏,至今已遗失。这一遗迹证明,江汉地区无论官民,世世代代都在供奉马援将军,而且认为他的恩德可以和老天爷相配比。
   沔城民间还流传着一处关于马援将军的遗迹传说,就是莲花池南岸的福星山。民间传说这座山实际上是一座古墓,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墓。将军之墓先在洛阳,后移扶风,这是有史籍可考的,说福星山是马援墓,当然不属事实。马援将军第二次南征去时匆匆,返回时则是在军中病故,马革裹尸,灵柩北归。因为第一次南征返回时在此地为人民做过好事,有恩于当地民众,所以灵柩经过时可能在此高地停留,人们也曾有过拜祭,为了永资纪念,人们就将此停灵的高地称为马援墓,甚至人们可能将拜祭之物或者有关马援将军的其他遗物埋于此高地,因此,说福星山为马援墓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见证江汉人民不忘马援将军恩德的一处遗迹,也是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一个化身。
   在仙桃市纪念马援将军的遗迹还有一处,这就是郑场镇的马王庙。《沔阳县地名志》对郑场镇马王村村名的来历作了如下的记载:“汉朝时,有一爱民王马胡波路过此地病故,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建有一寺,名胡波寺,后来又将寺扩大成庙,改名马王庙。”这里“胡”字是“伏”字的误读,因为当地人读“伏”字往往是发“胡”的音。伏波将军封王是宋朝时的事,所以以前叫伏波寺,后来才改叫马王庙。“路过此地病故”应为此前曾路过此地,病故后灵柩又路过此地。因为他生前曾为当地人民做过好事。人们才称他为“爱民王”,并建寺庙以世代纪念。
   无论是“马侯庙”、“马王庙”,还是“马援墓”,都说明了一点:江汉人民两千多年来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恤民爱民,施惠于民的老将军,他的恩惠德泽,成为当地人民世代祭祀的内容,而以将军为代表的马氏精神,不仅是以一种家族精神,而且是以一种民族精神播洒并植根于江汉大地,成为江汉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更被江汉马氏家族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四、江汉马氏对马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自东汉初年马氏精神开始播撒于江汉大地,汉末至宋末元初,尚无马氏在此区域活动的史籍记载,有籍可考者,是社会各界通过对马氏精神代表人物的祭祀,在社会上传承马氏精神。
  元至元16年(1279年)孝邏公入沔,元成宗年间(约1307年前后)洪一、洪二公兄弟数人宦游荆楚,明洪武2年(1369年)文虎公封沔,马氏各支先后在江汉大地辗转迁徒,开疆辟土,繁衍生息,马氏精神随江汉马氏之繁衍而传承,随江汉马氏之昌盛而弘扬。
   1、在迁徒中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
  孝邏公入沔后,开疆于排湖北岸,其后世先后迁徒散居于仙桃市的剅河、陈场、三伏潭、郭河、张沟、杜窑、沔城、沙原、彭场、通海口、杨林尾、胡场、新里仁,诸乡镇,以及天门、京山、洪湖、监利、荆门等市和湖南等省,形成江汉马氏“绛帐堂”各支。
   洪二公随兄弟入楚,其后世先居荆沙,再迁玉沙,三迁陶溪潭,四迁泮读湖,以泮读湖为发祥之地,沿狮子古河及汉水沿岸繁衍、扩散,分布于天门市的麻洋、彭市、黄坛、张港、岳口,仙桃市的胡场、三伏潭、彭场、沙湖诸乡镇,形成江汉马氏“伏波堂”各支。洪一公一支也散居于仙桃市的胡场、天门市的麻洋,并入伏波堂为老大房。
   另有伏波堂门、台、濠、西各房的分支,迁仙桃市的郑场、毛嘴、陈场、九合垸、长埫口,汉川市的脉旺,潜江市的园林、熊口、渔洋、高石碑诸乡镇,以及荆州、京山、荆门、老河口等县市和河南、湖南等省,他们或因繁衍兴旺,人丁已巨,或因音讯阻断、难觅原宗,均已自立门户,另续谱派,形成各地“扶风堂”等马氏堂号。但究其原宗,均为洪二公一脉。
   文虎公以武略将军之职封于沔阳排湖南岸,拨屯百石、郑家两垸,其后世迁徒分布于仙桃市的沔城、通海口、陈场、剅河、西流河、监利县的朱河、洪湖市的曹市诸乡镇,及潜江、松滋、武汉市的各区等县市区,形成江汉马氏“铜柱堂”各支。
   另有汉阳侏儒兆公支,汉川仙女重五公支、汉阳江集文广公支、天门马湾海公支与洪二公后裔汉川脉旺大成公支,均出自江西,迁徒荆楚,一迁再迁,聚于上述各地,经统宗合派,形成江汉马氏汉川“扶风堂”。
   还有监利、洪湖、赤壁、嘉鱼各县市,出自二洪五宗,转辗迁徒,散居于此,亦统宗合派,形成江汉马氏“联二洪合五宗”各支。
   以上江汉马氏各支,起于数祖,居于几乡,他们落籍江汉之时,即将马氏精神带到江汉,与江汉故有的马氏精神融为一体。其后世子孙,或因宦藉,或因戍守,或因远贸,或因子孙兴旺,田不堪负,而辗转迁徙,或因天灾人祸,兵匪水患,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他处。遥想当时,先人们扶老携幼,负耒牵车,沿河湖而徒,逐水草而居,弃近取远,各散异域。其间颠沛流离,餐风露宿,历尽艰辛,饱经磨难。每到一地,开疆辟土,垒台筑室,修堤建渠,垦荒围湖,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发展农耕,繁荣经济,建荒芜之地,成鱼米之乡。纵使百般艰辛,亦不忘祖德遗风,家训族规,以耕读为本,以勤劳为先,尊祖敬宗,敦亲睦邻,从而使地方风俗纯正,人文蔚起。正是这些先人的辗转迁徒,才使马氏家族繁衍于江汉达数万之众,星罗布于江汉百余乡、镇、场、办及周边省、市。而马氏的奋斗精神,创业精神,仁爱精神,尚德精神,则在族众的不断迁徒中得到了传播与弘扬。
  
   2、在祖祠营建与宗族活动中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与先贤感恩报本的场所,也是宗族议事、聚会的场所,还是实施与传播祖训、族规、家教的道德教堂与道德法庭,同时也是宗族开展教育与文化活动的场所。祠堂有总祠、分祠、支祠,还有区域姓氏的合族祠,即联宗祠。
   江汉地区的马氏宗祠,也同马氏族众在江汉地区的分布一样,星罗棋布。如天门麻洋街的祖祠,是伏波堂门、台、濠、西四大房共同祭祖的地方;天门城南堤街的祖祠是伏波堂西方迁黄坛的县河南北两岸族众共同祭祖的地方;天门渔南区马家榨的支祠,是伏波堂西房西南后裔祭祖的地方;仙桃城东马滩的支祠,是伏波堂西房大贵公后裔另立的沔东扶风堂祭祖的地方;毛嘴镇古垸村的马家祠堂是天南、潜东、沔西马氏诸扶风堂祭祖的地方;绛帐堂先后在排湖北岸芭芒村、范关中街、刘河修建的祖祠、分祠是绛帐堂祭祖的地方;铜柱堂先后于1913年,1879年和1887年三次于沔城永胜街和於家渡通州河北建的祠堂,是铜柱堂族众祭祖的地方;目前汉川仙女办事处建的祠堂,则是汉川、汉阳、天门部分马氏宗亲的联宗祠堂。
   马氏宗族设立祠堂的目的,是本族宗长为了培养和满足马氏家族成员的报本返始之心和尊祖敬宗之意。马氏家族祠堂是马氏祖德宗功的结晶,是马氏先祖精神文化的积淀与发展。在祠堂肃穆的祭祀仪式中,马氏宗亲族众通过对祖先世系的追溯,来探求自身肉体、精神和文化的根,这就是报本返始。在报本返始的精神洗礼中,族人们满足了自身的历史感和归属感。这种洗礼使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祖先神灵的呼唤,将祖先的思想道德、文化精神及训诫规范当作无声的至高命令,从而形成家族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并诚心诚意地遵照祖先的示范与训诫来为人处事,行善积德,积极生活,奋斗不息。
   因此,马氏宗族的祠堂不是一种物质的空壳,也不仅仅是表现具体功能的场所,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宗亲们在这里得到了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感染与道德的吸纳。它培养了马氏宗亲对宗族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显示了马氏宗族的价值源泉,凝聚了马氏宗亲为弘扬马氏精神而付诸实践的情感冲动和意志力量,对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起致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祠堂的修建与维护过程中,有众多的先贤与宗长,身体力行,继承弘扬了马氏精神。如铜柱堂家槐公之女安姑无偿捐献三间草房建祠堂;继椿公仅以六十串钱象征性的价格将一亩三分地买给本族建祠堂;伏波堂门房世雄公在麻洋祖祠因地权归属与彭氏的纠纷中,步行一天一夜来往于武汉—麻洋—天门,为打赢官司不辞辛劳;伏波堂西房后裔天象公为建马家榨支祠,在战争年代,公务缠身,还出线出力,多次回乡督办,终将祠堂建成。这些,都显示了这些先贤们尊祖敬宗,热心族事的公益精神。
   以各祠堂为堂号的基层宗族组织,包括现代各堂的事务委员会、宗亲会,他们是处理宗族事务,弘扬马氏精神的基本力量,这些组织的领导集体,更是弘扬马氏精神的中坚力量。
   冯尔康教授指出:“宗族是有父系世系关系的人的组织,是一种社会群体。它不只是血缘关系的简单组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组织,血缘关系是它形成的先决条件,人们的组织活动,才是宗族形成的决定因素”。既然组织活动才是宗族形成的决定因素,那么活动的组织者,则是弘扬宗族精神最极积的推动者和使宗族精神得以弘扬的功臣,因此,江汉地区的马氏各堂历代的族长、户长、房长为弘扬与光大马氏精神所做的贡献与努力,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的。时至今日,为马氏精神的弘扬与光大而无私奉献的马氏宗族活动组织者也不乏其人。
   绛帐堂宗亲理事会,在建桂宗长的带领下,一心一意,勤勤恳恳为族众办实事,他们想族众之所想,急族众之所急。他们族内工作规范,办事严谨,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以建贵宗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为族内办事从不乱花一分钱,处处精打细算,经常自己掏腰包。在建祖陵,建祠堂,修族谱,兴办公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集资办公益的工作中,他们除自己积极捐款外,更做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如在为两名重病宗亲募捐救助时,八十高龄的德庆宗长顶着酷暑,四处奔波;身体残疾,腿上钉着钢钉的成龙宗亲,拄着双拐,到处募捐,他说他有难时得到过族内的资助,现在就是要回报族内给自己的关爱。正是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族众对他们衷心拥戴。这就使绛帐堂的凝聚力特别的强,族众的心特别的齐,虽然散居仙桃市内外十多个乡、镇、场、办,但是一呼百应,办事效率特别高。绛帐堂理事会确实是江汉马氏全心全意为族服务的典型,是弘扬马氏精神的优秀群体。他们在绛帐堂宗亲组织活动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公益精神与民本精神,是值得江汉各堂认真借鉴与学习的。
  
   3、通过谱牒的撰修与续修来传承与弘马氏精神
   宗谱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其内容包括历代谱序,姓氏来源,迁徒源流,世系、世表、祠墓图表、里居图、像赞、传记、墓丘、祭田、训典、宅第、家规、文献、遗事、遗迹、墓志、前序后跋、编修记事等。宗谱作为家族活动、繁衍的档案材料,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独特的内涵。浸润着家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对家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江汉谱牒是全国马氏宗族精神文化深厚积淀的产物,它既是江汉马氏宗族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的历史记录,又是弘扬马氏精神的生动教科书。如伏波堂谱则相公的《历代宗谱序》、天象公的《源远流长》、作栋公的《庚午续修宗谱序》、育坤公的《续谱索源记》、铜柱堂定炯公的《宗族源流序》、沔东扶风堂锡公的《历代源流序》、《甲辰纂修谱序》、茂清公的《续修宗族家谱序》、汉川扶风堂贵烈公的《续修宗族宗谱序》等,既为后世保存了可贵的历史资料,又以生动的事实阐释了马氏宗族精神。铜柱堂的《家规十二律》、伏波堂的《族规民约十条》,则是对马氏宗族祖训家教的具体阐释与规范。各谱中人物事件的记叙,更是为弘扬马氏精神留下了栩栩如生的鲜活榜样。
   在谱牒修续的过程中,那些为保存马氏精神文化遗产而单精谒虑的先贤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宗族精神。
   江汉马氏修谱第一功臣,当数伏波堂九世祖西房大宾公,他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弘扬祖德宗功,追远慎宗,只身餐风饮露,晓行夜宿两千里,风尘仆仆到南昌老家请谱。在没得到老家族人认同前,在老家祖祠寄居三月有余,卧薪偿胆,历尽心血,终日苦求,其诚心感动老家族人,拿出宗谱查核,确为真嗣真宗,一脉所系,逐将祖遗黄绫御谱(可能是前朝官修之谱)全帙带回江汉。大宾公这种为造福子孙而不辞劳苦的公益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正是对马氏精神的践行与弘扬。目前江汉各堂谱牒前六十代世系基本源于大宾公所请黄绫御谱,其对于后世,当是不朽功绩。
   伏波堂三修宗谱,除大宾公外,则相、荣九、申甫、立丞、东翘、育坤、云舫(作栋)诸公,绛账堂八修宗谱,廷极、太真、所庵、世宏、经权、立柄、建辉、名柱、成立诸公,铜柱堂七修宗谱,承和、兆阶、嗣伦、定海、继梅、景嵩、汉昌诸公,沔东马滩扶风堂天锡、一琦、一汉诸公,汉川扶风堂大成公支东村、烈贵(焕炳)诸公。上述各堂历代宗谱主修及参修、辅修诸公,为理清世系,传续世表,真实反映本支繁衍生息,迁播分化、荣哀升沉的史实,以仁人孝子之心,不辞艰辛,自备精墨,远搜近访,塑源追根,为我族采集与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化档案,使我族文化精神得以弘扬与光大,这些为续修宗谱而付出心血的先贤与宗长们是我族弘扬马氏精神的楷模。
  
   4、历代先贤与当代精英通过身体力行来弘扬马氏精神。
   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得以传承与弘扬,更重要的是江汉马氏广大族众对马氏精神的自觉认同与践行。江汉马氏名人达士,层出不穷,建功立业,代不乏人,历代先贤与当代精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江汉马氏先贤与精英的丰功伟业,灿若繁星,不可一一而叙,这里择其典型,略述于后或列名于下,另外均有传记,彰其功业。
   (1)为国为民,舍身取义,用生命和鲜血将英名彪炳史册。
  铜柱堂迁沔始祖文虎公,参加元末农民起义,为明洪武锦衣卫史司,卫屯沔阳,平定江夏,驰骋疆场,靖难荆襄,明洪武追封武略将军。
  铜柱堂十八世继武公,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湘鄂西省苏维埃副主席兼政治保卫局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被叛徒出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铜柱堂十八世继虎公妣王氏,参加洪湖游击队,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被叛徒出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伏波堂濠房十八世天星公,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襄北游击大队队长,为扩大抗日队伍,误中士匪圈套,捐躯抗日大业,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2)尚武从戎,驰骋疆场,凭赫赫战功使铜柱生辉。
  伏波堂二世祖昌德公,任职大明荆州右卫军都远,总领右卫军供给事宜,勤劳军务,尽职任上,受赐军田,使伏波堂世为军户。
   伏波堂十八世西房天象公,先后毕业于湖北政法学校及朝阳大学,幼承庭训,服务桑梓,任教乡里,绩效显著,转任地方行政首长,立功至伟。潜伏沦区,坚不后撤,组织有为青年,建立游击支队任支队长,直辖于一二八师,孤悬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抗战胜利,为我族孤胆抗战真英雄。
   伏波堂西房梓章公,抗战伊始,投奔延安抗大,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在武汉公安局,长航军管会,及地方军区任领导职务,在人民军队中贡献一生才智。
   伏波堂十九世濠房继超公,抗战伊始,投身军界。毕业于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大学,服务于国民政府国防部,任职至厅局首长,是为军界精英。
  伏波堂四世六房祖仪公,任职北京广平府军务。
  
  伏波堂十八世天榆公,因功敕封武显将军。
  绛账堂十二世勇圣公,九岁力可扛鼎,从军食粮,授干总之职,后升云南安远将军,轻车都尉,镇守三边,卒于任所。
  绛账堂十七世纶成公、十八世立成公、立鸿公、立圣公,均因作战勇猛,以军功保奏王品蓝翎。
  绛账堂二十一世建海公,抗战时成都军校军官班毕业,历职排连营团长,任职至兵团司令部少将处长。
  铜柱堂二世祖铭公,袭文虎公锦衣卫职,钦加兵部侍郎。
  铜柱堂十五世运材公,以少年英武智勇斗贼匪,保皇安全进京,被道光皇帝赐以营马褂,开运粮皇上钦奖例。
  铜柱堂十九世景高公,黄浦军校八期毕业,历职连营团旅长,任至少将参谋长。
   (3)匡扶社稷,忧国恤民,创优良政绩受百姓拥戴
   伏波堂始迁祖必亨公,于元成宗年间与兄弟数人俱出江西,宦游荆楚,知荆州府,公执掌府事期间,必有政绩,以待考证。
  伏波堂二十一世西房东翘公,追随中山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为民国元勋,后主政地方县府,受有建树,功德誉满乡里。
  回马怀远堂刚侯公,早年经商,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被任命为军政府交通部长,后任汉口市政府秘书长等职,热心公益事业,为民、政、商各界所拥戴。
  伏波堂二十世濠房世永宗长,起于基层,历职仙桃副市长、通山县委书记、咸宁副市长、宣传部长、纪委书记至省厅监察厅副厅长,一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与群众同甘苦,为群众谋福利,惩处贪腐,匡扶正义,无论民间、政界还是网上,都可听到同一个声音:“马书记是好官” ,堪称本族当代精英,
  铜柱堂十九世景钊宗长,五十四岁时担起青山区教委党委书记重任。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甘为人子弟,敬业乐群。勤政廉洁,率先垂范,处处表现出闪光的精神,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绛账堂刘六世祖云贵公,为明永乐年间文林郎,加升南京淮安同知,因政德显著,诰授列大夫。(五品以上)
  马滩扶风堂十七世上瑜公,因政德显著,赐封中宪大夫。
  伏波堂二十一世西房黄坛支安骏宗长,由江西武警总队政委转业至湖北省司法厅任正厅级副厅长;
  扶风堂天门马湾支良平宗长,任湖北省农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马滩扶风堂二十世泽江宗长,历职至武汉市江汉区副区长;
  伏波堂二十二世西房尚武宗长,历职至省工商局副局长。
  还有更多县处以下行政干部,他们在基层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的幸福勤恳工作,埋头苦干,为群众的疾苦,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用他们的政绩,弘扬了马氏精神。
   (4)苦学上进,自立自强,凭真才实学在绛帐留香。
  伏波堂十九世门房一清公,出身寒门,一生清贫,以其勤奋与才智,于清朝末年连考连中,直达殿试,被朝庭恩赐翰林,且不为名利所迷茫,安贫乐道,以农为乐,体恤百姓,关爱下层,不摆架子,不拘小节,是我族第一可敬之读书人。
  伏波堂七世祖西房文爵公,在明朝宪宗时试为翰林;
  绛帐堂十八世立炳公,为清同治十一年进士;
  伏波堂十二世西房立升公、立星公、立昌公于清雍正朝,同时试为举人;
  伏波堂洪一公支下十九世瑞堂公与玉堂公兄弟二人,其兄十七岁中武秀才,十九岁中武举人,其弟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多岁中举人,兄弟二人为文武双举人。在天沔一带,享有盛名。
  伏波堂台房六莱公,试为举人;
  绛帐堂五世祖暹公为明正德二年举人,五世祖厚公为正统六年武第三名魁;
  绛帐堂四世祖尚周公系洪武年间武举;
  铜柱堂小园公为国子先生,京太学士,楚北高士;
  马滩扶风堂十八世天锡公为太学生;
  此外,历代科考本族庠生、廪生,文武秀才及文林郎、登仕郎,不可胜数,而现代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者,则人数更众。
  绛帐堂二十四世祖明宗亲,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敏过人,酷爱读书,放牛时也不释卷,1985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在台湾的族祖建海公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后来留美国工作,成为我族海外精英。
  在当代江汉马氏族群中,还出现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以杰出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成果,或著书立说,或在国家一级刊物及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成为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及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勤事农工,兴办实业,创造财富,回馈社会,为群众造福。
   绛帐堂二十世成灿宗亲,湖北制药工业学校毕业后到受民制药厂工作,历职技术员、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善于管理,肯抓科研,生产多种济世液药,使企业利润年年递增,每年为国家创造千万元利税,且热心公益,多次为家乡捐资,造福地方百姓。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武宗亲,从一条扁担两只筐起家,以自己的勤劳与诚信,坚持“创业之道,人和为上”的兴业理念,视员工为兄弟姐妹。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办起了一个年产五余万、利税近千万、解决上百人就业问题的民营企业,不仅在弘扬宗族精神,光大绛帐门楣,振兴民族企业,造福地方百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当地五个第一,而且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悟出了许多人生真蒂,为本族和社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提宗亲,家庭贫寒,自幼辍。凭八年刻苦自学,获机电技工资格,用勤奋获得的智慧和家族遗传的人品,艰苦创业,苦心经营,办起年产值上千万的“湖北昌顺纸塑有限公司”。公司按时上缴税款,从来不欠贷款。成为当地有名的诚信企业家。致富后不忘家族,不忘回馈社会。多次向家族捐款,为社会捐款。名提宗亲一直支持和帮助族弟名武宗亲发展无纺布事业,使名武的事业办得比自己还要好,而名武对名提始终怀着感激之心,名提和名武成为我族兄友弟恭,发家兴业的典范。
   伏波堂洪一公支下二十世业春宗亲,幼年因病致残,左眼失明,但他身残志坚,吃苦耐劳,先后兴办构件产,砖瓦场。不仅解决了两百余名乡亲的就业,自己业成为闻名遐尔的个体经营业主。
   还有许多马氏宗亲,在各行各业劳动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诚实的劳动发家致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贤,婆媳情深,靠家庭和睦让族群兴旺。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照宗亲,上有老父,下有儿孙。从来事亲至孝。儿子在城里工作,生活条件优越,三番五次接在农村的父亲与祖父进城,但名照的父亲留恋水乡故土,坚决不肯进城。名照感念父亲在母亲去世后含辛茹苦将自己兄妹三人抚养成人的养育之恩。自知尽孝日短,享福日长,甘做尽孝儿,不做享福爹。时至今日已年近60,仍在农村侍奉老父,成为我族孝敬父母的典范。
  铜柱堂二十三世光华宗亲之妻武思琼,其公公有精神病,其丈夫脚古骨坏死,常年卧病在床,婆婆年老体弱,儿子尚年幼,老弱病残集于一家,全靠思琼一人服侍,同时还要挑起全家生活重担,靠她的劳动养家糊口。但思琼以无比坚强的毅力,支撑起了这个家,咬紧牙关,从不叫苦,精心侍奉公婆,关爱丈夫,抚养孩子,成为我族集孝媳、贤妻、良母于一身的典范。
  绛帐堂二十三世排云宗亲,已是我族嫁出的女儿,在大弟成云患尿毒症晚期之时,除与族内宗亲一起,倾家资为弟弟治病外,并毅然将自己的肾捐出,为弟弟换肾。冒着生命的危险挽救了弟弟的生命,显示了崇高的亲情与仁爱之心。
  绛帐堂二十三世成文宗亲之妻雷运春,幼承母教,常读《儿女经》出阁后志当贤孝媳。嫁入我族后,将雷氏敬老美德弘扬光大,侍公婆如父母,孝敬有加,对丈夫关爱细微,相敬如宾,使家庭十分和睦。年年被当地政府评为五好家庭,在当地享有盛誉。
  铜柱堂十九世景政宗亲,其父蒙受五年冤狱,年仅20的景政公为父鸣冤,奔波575天,使其父入狱一年七个月后冤案昭血回家。其孝道之举,人人称颂。且热心为族人办事,为那些困难族人,包括烈士马武反腐,奔走求助,精神十分感人。
  铜柱堂十九世景华公之柳惠兰,景华病故后,凭一双勤劳双手,以慈母之心哺育五个儿女,以孟母之心培育一儿四女,决不让一个儿女因困难而辍学,最后,儿子和小女儿都考上了大学。
  铜柱堂十六世嗣能公,清咸末年间织授《孝廉方正》,妣昌氏谥匾《捆拟慈善》;嗣能公妣尹民,沔阳知县白坻题匾额《柏节堪钦》;嗣骆公妣胡氏,州刺史郭公奉旨旌表,提其匾额《节孝可风》;嗣训公妣朱氏,清咸丰年间,皇帝皇恩旌表,署其匾额《节孝兼全》。
  铜柱堂十七世应征公,清嘉庆年间,乡谥匾额《忠正》,妣曾氏,谥匾额《络温且惠》;定炯公妣苗氏,谥匾额《捆拟慈惠》;应炳公妣应氏,清光绪二十四年皇恩旌表,谥匾额《冰霜比洁》;定一公妣丁氏,因割肝为婆婆治病,皇恩旌表,匾额题曰《孝以愚成》。
   (7)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敦亲睦邻,积德行善,在江汉大地洒满爱心。
  伏波堂十九世门房一容公,见本族宗兄一清公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因家庭贫寒,无力应考,倾家资全力资助一清公应考,使一清公连考连中,一举拔得贡士,并在殿试后被恩赐为翰林,朝庭表彰一容公为国惜才,扶贫济困,赠一容公岁进士,并赐岁进士金字御匾一块。
  伏波堂二十一世门房春林公,以自己的身份名望,帮助因家贫而无法完成大婚的穷家子弟,使其建立美满家庭。并且以民族大义为先,不计与王姓的宿怨,以德报怨,与日伪斗智斗勇,从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救出王姓子弟。这种积德行善的行为,突显我族殷殷爱,使这族内族外两个家庭的后人时至今日,仍念念不忘心。
  绛帐堂二十三世成斌宗亲,艰苦创业,兴办了年产值数千万的电表箱厂,致富不忘宗族,多次为地方困难群体何公益事业捐款,为族内修谱建陵捐款,当族内兄弟成云生命垂危需要换肾急需巨额费用时,成文挺身而出,为换肾筹出一半的费用,其艰苦创业后慷慨救弟的事迹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铜柱堂二十世爱昌宗亲,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长期在水利战线工作。由管水利的副乡长做起,到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至水利厅,以其无私无胃的精神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主持完成过多项水利工程。多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94年就曾以“清风”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2800元,以实际行动将爱心洒满大地。
   在希望工程、汶川地震、九八水灾、以及历年的捐款救灾、公益捐助、特殊援助救助等方面,江汉马氏族众都能踊跃捐款,出钱出力,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总之,江汉马氏在江汉平原这块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七百余载,二十数代,承先祖血脉,枝繁叶茂,继本宗文化,兰桂齐芳。弘扬马氏精神,举族同心。此次研讨会的材料准备过程中,略作调查,便知马氏精神在我江汉宗亲之中已深入人心,融入血肉,成为绝大多数宗亲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弘扬马氏精神的典范楷模,比比皆是。本文所言及的例证,可能挂一漏万。会后还需本族各堂各支广泛收集,认真整理,深入挖掘,积极宣传,昭其功业,以铭祖德,以鉴当世,以启后昆,为江汉马氏和中华马氏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让江汉马氏更加繁荣昌盛,让马氏精神万世永存,光耀千秋。
  
  
  国庆 古城 邯郸游之二 邯郸紫山(中华马氏发源地)
  
  紫山,也叫紫金山,位于市西北,距市内30里。在历史上,紫金山的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smarttags" />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
  
  
  
  历史演变
  
  紫山上还有赵国大将“赵奢冢”和赵奢的“读书室”。元朝中书令刘秉忠的隐室和双塔的根基也依稀存在,另外山上还保存着祠庙、佛舍的残垣及断碑、佛座等历史遗物。是游客来邯郸县的必去之处。相关链接:紫山三大奇观紫峰观三城:紫山也是一座界山。西北属武安,东北为永年,西南和西面、东南面是邯郸县。紫山主脉山脊分水岭,为三县分界线,紫峰是交会点。晴日登临其上,不仅可以聆听鸡鸣三县之声,领略脚踏三县之趣,还可以遥望三县城郭之壮美。据说,在交界处能望到交界三县的城郭,是全国“独一处”。
  紫山生紫气: 紫气,即祥瑞之气。据《邯郸县志》记载:紫山“春夏有紫气蓊郁”;“时有紫气郁郁覆其上”。紫山生紫气的奇异景象,与其山色有关。紫山的“岩间有紫石英”,其石质脆硬,呈紫金黄色。山上有多处紫黄巨岩裸露,数丈紫黄峭壁耸立,丽日阳光映照其上,紫光闪烁,霞彩千条,如祥云瑞气升腾,远在城内的丛台上都可以望到。在丛台西壁的墙上,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碑刻大字,这是根据紫山在丛台西面的地理位置,借用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的典故,改动了一个字,巧妙而贴切地赞美了这一壮美景象。紫峰知晴雨:紫山还有预报天气的特异功能。云遮峰顶,大雨来临;峰顶云散,天气开晴。尤其是夏、秋两季,预报准确率很高,十有八九无误。在紫山周边的农村,有“紫山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而紫山预报天气之谜,尚待专家、学者破解。
  邯郸县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2300年前,赵国大将军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王封为“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马服山。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郸县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马服君”。其世孙赵兴因崇敬祖辈功业,改赵姓为马姓,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而作为今年马氏恳亲大会祭祖之地的紫山(又名紫金山)是马氏祖山,因马服君赵奢死后葬于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它位于邯郸县三陵乡境内,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亦称邯郸第一山。
  
  发展格局
  依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标准承办好这次盛会,邯郸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具有浓郁马氏文化特色和完备旅游功能的文化景区。以马氏文化为主轴,以寻根祭祖为出发点,按照规划整体布局中“天、地、人”的主题构思,设置圣贤广场、寻根文化区、心灵净化区、大地冥想区、祭祀区、宗祠区等循序渐进的寻根文化场所,主要建设马氏文化展览馆、马氏名人馆、马氏宗祠、马氏功德璧、始祖殿等,打造将军山、紫山书院、玉宝观、王乔洞、紫峰双塔等五个景点,使之成为广大马氏家族成员的精神家园、祭祖胜地。目前,该县投资500万元,整修了赵奢墓及赵奢瞻仰广场,建设了紫峰塔、玉皇庙、山门等山体景观,投资450万元修建了309至紫山的乡间旅游路,修通了紫山山脚至半山腰的盘山水泥路,投资100万元铺设了山脚至山顶和后山的石台阶,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在山上建设了5个大蓄水池进行树木的浇灌。在此基础上,今年又铺设了紫山路至赵奢广场的400米长、6米宽的路面。动用大型施工机械,对赵奢广场进行土石方填压夯实和护坡修砌,对广场地面全部铺设了石材面板。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沿着陈窑村到紫山的水泥路到达山脚下的停车场,从山谷处抬头仰望,5个梯形台阶式广场依山而建,总面积为973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祭典,也是这次祭典活动的中心。西边最高层1564平方米的平台上,用红色石料制成的10米高的赵奢雕像栩栩如生。威武耸立的赵奢雕像身披铠甲,手持竹简,凝望邯郸城,似乎在见证邯郸的兴盛与发展。以此为中心呈扇形依地势向东扩展。从祭祀广场向北,登上总长度335米、主线台阶踏步459级的“人”字形主山道台阶,可直达赵奢墓广场。这个广场呈半圆形,全部用汉白玉栏杆包围,广场中央是高8.46米的赵奢墓碑,沿着赵奢墓广场西北角的漫游道,可参观到紫山最高处的玉皇庙、紫峰塔等景点。
  同时,该县还借这一盛会打造绿色景观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千头椿、火柜等苗木将紫山装扮得绿意盎然,林木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对紫山进行绿化补植,在赵奢墓后山坡栽植桧柏2000余株,赵奢墓广场补栽十余棵高5米的松树;酸枣嫁接大枣18万株;在紫山路、赵王陵路两侧100米宽林带进行补植共6.2万株。一个文化紫山、绿色紫山将盛装迎接海内外马氏宾朋。
  国际地位
  据悉,现马氏后裔分布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是马氏宗亲进行恳亲、联谊、交流的国际性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前四届分别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江西乐平市召开。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邯郸举行,600余名海内外马氏宗亲来邯参会,到紫山寻根祭祖。
  马 氏 简 讯
  
  第一期(创刊号)
   2006年6月6日
  中国浙江省东阳市马氏宗亲联谊会(筹) 中华马氏研究院东阳分院(筹)主办
   主 编:马云鹿 副主编:马淳煜 马景华 马红灯
   编 辑:马彩华 马光洪 马国光 马樟森 马松木
  
  
  
  
  
   ▲ 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侨外发[2005]111号文件)、江西省外事侨办[2005]33号文件批文、江西省乐平市政府主办与乐平扶风马氏联谊会承办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华马姓(海内外)一千多万宗亲的大喜事。
   ▲ 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在江西乐平召开。日期为10月22日~24日三天,是国内首次主办的盛会。
   ▲ 2006年2月6日~7日,马善田(中华马氏研究院院长《中华马姓》作者)、马火良(江西乐平扶风马氏联谊会会长、第四届世马会组委会负责人)二人,从浙江温州(平阳等地)参加马氏宗亲会活动到达浙江东阳,由马云鹿宗亲联络东阳马氏部分宗亲代表,即有上安恬、下安恬、甘棠、水阁、后周、下湖头、西山脚、金村等村派代表参加。在东阳市上安恬村召开座谈会,会上善田、火良宗亲介绍了第四届世马会筹备情况,马云鹿宗亲通报了东阳马氏始祖大同公与二始祖肖宗公墓址之大事,会后全体宗亲合影留念。
   ▲ 2006年2月18日,世界华人宗亲会中华马氏研究院院长马善田签发的聘书,任命马云鹿为中华马氏研究院副秘书长。
   ▲ 2006年5月29日~30日,马文忠宗亲(浙江东阳上安恬村人,台湾陆军中将,现已退役),从台湾来与其姐马素吾,其弟马文仪等人回东阳祭祖等活动。
   ▲ 第二版《中华马姓》(1部上、下册,价180元),《中华马姓名人大辞典》(1本150元)将出版,需购请与马善田宗亲联系,其电话为:027-86881665,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新村119街坊(31-5)-3号马善田,邮编:430081。
   -1-
  欢迎马氏宗亲积极赠款使二书尽快出版,请与马善田宗亲联系。
  东 阳 概 况
   东阳市是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浙江中部,东界为全国著名风景区——新昌县,西部为全球著名的小商品市场所在地——义乌市,南与“国家生态龙井茶之乡”、“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磐安县;全国小五金城——永康市毗邻,北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诸暨市、中国“领带之乡”嵊州接壤。东阳市也是浙江省对外开发的市县之一,又是上海经济协作区的一部分。
   东阳市在东汉兴平二年(195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婺之望县”之美誉。历史上至少有305名进士以上,其中武状元6人,正副丞相5人。面积1742平方公里,人口80万,其中马氏有22527人,主要聚居在五十多个马氏自然村。
   东阳交通便利,西靠浙赣铁路,杭温、金甬(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市区25余公里的义乌机场,已开通至广州、厦门、长沙等地民用航线。
   东阳资源丰富,今已探明的矿产有铁、铜、金、银、莹石等几十种。东阳木雕、金华火腿闻名于世。
   东阳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东阳卢宅和东阳土墩墓群(周)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东阳有“东方好莱坞”全国唯一的影院产业实验区,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的横店影视城,刚开放的红军长征博览城等十多个景区,准备筹建圆明园,投资200亿元,占地6000余亩(水域面积占40%),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 三园为主体建筑。
  乐 平 概 况
   东汉末年置县,1992年撤县设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鄱阳湖平原,北连瓷都景德镇,东邻亚洲最大的铜基地德兴和国家生态县婺源,南越万年县接华东重要交通枢纽鹰潭,西毗鄱阳县。乐平市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人口80万,其中马氏达2万多人,城市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万。
   乐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文章节义之帮”美誉,“洪公(洪皓、
  -2-
  洪迈、洪适、洪遵父子)气节,马(廷鸾、马端临)氏文章”便是杰出的代表, 这里物华天宝、物产富庶、矿藏丰富是国家粮油生产大县和华东地区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境内已探明煤、锰、石英石、膨润土、陶粒岩等20余种矿藏,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称,乐平地处“昌九景”金三角区域,交通便捷,东营至香港高速,206国道,皖赣铁路直贯南北,省道、县乡道纵横交错,市区距景德镇机场40公里。
   ▲ 数字东阳:面积1742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41.7亿元,财政收入10.7748元,县域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65位。原1270个行政村(居),今分为349个行政村,43个社区。今有院士10名,博士800多名,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8000多名。
  历次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简介
   ▲ 第一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1999年3月5日~7日于泰国曼谷召开,由泰国马氏宗亲总会主办,有来自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数百名代表参加此次盛会,其中有中国江西乐平市、广东省海丰、广东潮阳代表团参加,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十余个代表团也参加。泰国前总理马宗祥亦受邀主持开幕典礼并致词。
   ▲ 第二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2001年9月14日~16日在新加坡召开,由新加坡南洋马氏总会主办。有马来西来(185人出席),泰国、加拿大、美国、中国粤东、广东省海丰、海南省、广东顺德与新国华团代表及世界马氏宗亲,四佰余宗亲参加,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主持幕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宗长及台湾台北市长马英九(今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均发贺词和贺电。在会上、中国江西省乐平市副市长胡巧云女士发表对参加大会的感受,并希望第四届马氏宗亲恳亲大会能在中国召开,让世界马氏宗亲人士多些回国了解现在的中国,回祖国发展。
   ▲ 第三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2004年8月6日~8日于马来西亚召开,由马来西亚宗亲总会主办,总会长拿督马振全局绅致欢迎词与致词。先后在会上主讲有马善田(《中华马姓》作者)与马鹤凌(台湾世界马氏宗亲会理事长,即马英九宗亲之父)。此届大会比前二届规模之大,宗亲代表人数之多,其中有江西乐平马氏也派代表参加,由乐平市副市长王细妹为代表团团长。
  -3-
   ▲ 《紫山》期刊,是河北邯郸中华马氏文化研究会在2005年4月创办的,编委会主任为马孟武宗亲。第一、二期内容丰富、图文清楚优美是研究马姓祖源(邯郸),各地马氏宗亲寻根祭祖活动、人物、诗词等方面起到寻根访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连结与统战作用,也为中华马姓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由中国广东省台山马氏宗亲创办的《金紫之声》(期刊)总11期(2005年12月出刊)中,刊登了《乐平市积极筹备第四届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召开》、《为筹办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致海内外马氏团体宗亲信》、《关于征集马廷鸾、马端临生平暨乐平传统文化理论研讨文章的启事》三文,为宣传世马会(四届)圆满召开与世界马氏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东阳马氏与乐平马氏为马燧(唐代丞相)之裔(世系简表)

分类:甘肃静邑马氏 | 评论:0 | 浏览:1850 | [url=]收藏[/url] |[url=]给他打赏[/url][url=]天涯微博[/url]



上一篇:中华马氏网 2010年2月25日 马德芳
下一篇:中国平陵马氏迁移有溧阳马氏始祖马训至马燧至马廷鸾次


   家族精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具有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家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家族文化母体之中,为家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家族生存与发展。家族精神既是家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家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的集中体现。
   中华马氏,自得姓祖马服君奢公起,至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地马氏家族严格的家教、家训、家规和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规范,以及马氏家族风云人物的立言、躬行所表现的优良思想和崇高品质,构成了马氏家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这就是马氏精神。
   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对马氏精神的具体内容作了如下概括:
  尚武从戎,舍身疆场之爱国精神;
  匡扶社稷,忧国恤民之民本精神;
  苦学上进,自立自强之奋斗精神;
  勤俭持家,清正为官之廉洁精神;
  扶贫济困,急公好义之仁爱精神;
  尊师崇儒,孝悌治教之尚德精神;
  拼搏勤奋,百折不挠之创业精神;
  推衣解食,舍己为人之公益精神。
   马氏精神在历代马氏精英及广大族众立身处世和社会实践中的外在表现则是:
  为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马革裹尸,义无反顾;
  为相,高策良谋,识见卓绝,股肱赤忠,高风亮节;
  为文,才高博洽,帐绛垂风,不拘陈习,达生任性;
  为技,工妙技奇,巧思绝世,遗惠国人,千代称智;
  为母,质朴无华,贤慧端庄,严教子孙,治家有方;
  为民,敦厚谨慎,节俭谦虚,孝敬父母,和睦乡里;
  为族,包容宽厚,海纳百川,技繁叶茂,源远流长。
   马氏精神,无论其深刻的内涵还是广博的处延,都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他将中华民族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刚毅果健、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等以善为本、积善成德的民族性格和忠孝文化积累、沉淀到家族的行为规范之中,世代相传,不断弘扬光大,从而形了马氏光彩绚丽的家族文化和传统美德。这种家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规则就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事,按照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要求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一基本规则,正好体现了“德”的本义。因此,我们说马氏精神的核心就是“德”。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今天,我们谈弘扬马氏精神,就是弘扬忠孝文化的进步内涵,以“德”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积善成德,施德于人,施德于社会,让家族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马氏精神的杰出代表——伏波将军马援
   马氏精神是马氏家族风云人物立言、躬行所表现的优良思想和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其最杰出的代表则是汉伏波将军马援,追思马援公,总会让人想起那些流传至今的豪言壮语:“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财虏耳。”“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子女手中耶?”这些援公所身体力行的豪言壮语,正是马氏精神的精髓之处。
   援公性格淳厚孝慈。他十二而孤,为兄长所扶养。当长兄马况去世时,他服孝一年,始终不离墓地,恭敬侍奉寡嫂,悉心教养子侄。他的《诫兄子严、敦书》成为中华民族教育后代的千古名篇。他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在督邮任上,因怜悯释放囚犯,获罪外逃,遇赦后,在北地种地放牧,积万贯家财,却不做守财奴,将钱财尽散给兄弟朋友,自己却穿羊皮袄、裤。
   他是一个勤于钻研,善于创新,聪敏智慧的奇才。在经济上,他进言铸五株钱,“解三府十余难,天下赖其便”。在技艺上,他善相马,并作《铜马相法》一书。在军事技术上,他聚米成山,是军事地形技术与沙盘推演的鼻祖。他西抚羌戎,东定皖城,北拒匈奴,南安交址,赤胆忠心,尚武崇文。晚年他以年迈之躯,征讨五溪,身先士卒,不避疫瘴,终而殁于军中,实践了他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时至今日,人们之所以还牢牢记住这位堪称汉朝中兴名将的伏波将军,并不在于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武德”。他的“武德”就是在征战途中,对民族团结的维护,对民间疾苦的体恤,对人民群众的爱护,和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他在羌地落实民族政策,信任当地民众,推行民族团结,使羌人世代都愿服马姓管理,直至东汉结束。他在岭南为解边民往返县治之艰难,上奏朝庭,将西于县分为封溪、望海两县,方便了地方的管理与人民的交往。他发现越地的法律与汉律相矛盾的有十多处,就陈奏朝庭后,与越地百姓申明旧法来约束大家,“从此越地奉行马将军旧法”。在征战途中,为了不扰民,他不让士兵用村民井中的水,自己还抱病带头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因不适应南方气候而病倒了,他宁愿凿山洞而宿,也不进村扰民。在南征交址返回的途中,每到一处,都为郡县整修城池,挖渠灌溉,根治水患,发展农业,造福百姓。
   太史公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史上不只有一位伏波将军,但其他伏波将军几乎被历史所遗忘。云台二十八将至今也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符号被人记忆,而唯独不被列入其中,且去世时备受冤曲的马援将军,却青史垂名,彪炳千秋,以致伏波将军成了专指援公的称号。遍及中国南方的伏波宫,伏波庙,伏波寺,将援公奉为治水的英雄,乃至治水的神仙。这不只是对援公的崇敬,同时也是对他们所代表的马氏精神的赞颂。
   时至今日,不仅民间对马援公的敬奉与景仰越来越强烈,而且人民的领神们,也仍然以其“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而将他列为现代军人的楷模。孙中山先生在祭奠蔡鄂将军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毛泽东主席也要求共产党的将军们读《后汉书•马援传》,并且叹息说马援以后的将军们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他在这里把马援公作为将军们的表率来称颂。这一切都说明,历史是公正的,马援将军是不朽的,马氏精神是永存的。
  
   三、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播洒
   江汉地区在东汉以前是否有马氏先祖的活动,到目前尚无史证。目前有史可考者,第一个将马氏精神播洒在江汉地区并让马氏族众及江汉人民世代承袭的,是马氏精神的杰出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先伏波将军马援公。正是我们这位伟大的祖先,在两次南征,往返于江汉平原之时,为江汉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将积善积德、爱民恤民的马氏精神播洒于江汉大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并被江汉民众誉以“德配昊天”的称颂。
   马援将军两次南征,其行军路线虽然史料没有完整的记载,但从行军目的的地理起始方位看,两次往返四经洞庭湖。除第一次南征去时由皖城至洞庭到长沙没经江汉平原,其余一次返回与一次往返,扼洞庭湖北边门户的古云杜、州陵(现天、潜、沔、监)是行军必经之地。第一次南征胜利返回之时,史载“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江汉向来是水患严重之地,马援将军必定在江汉地区为百姓治过水患,修过利。由于将军自身的高风亮节和留给江汉人民的恩泽遗惠,江汉人民世代记住了将军的恩德,并且代代不断祭祀。这种祭祀,又使将军所代表的马氏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在江汉古城沔城,有一座世代祀奉伏波将军的“马侯庙”。《沔阳志》记载:“马侯庙在州西北五里,祀奉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志载:“庙之建无考,洪武庚戍郡卫增修,正德间,知州李廉重建。”《光绪沔阳志》记载:“明嘉靖知州王崇文移至江北平政桥,清乾隆三年州绅谢载隆等重建。”据当地年长者讲,此庙又名水府庙,这说明当地是把马援公作为治水的英雄和神仙来供奉的。此庙躲过了日本鬼子的轰炸和一二八师的焦土抗战,直至解放初期,仍在沔城江北。1953年沔阳县修县大队部拆除周边庙宇时才拆毁。其庙堂正中高悬的一块称颂马援将军“德配昊天”的扁额,拆庙时被当地民众收藏,至今已遗失。这一遗迹证明,江汉地区无论官民,世世代代都在供奉马援将军,而且认为他的恩德可以和老天爷相配比。
   沔城民间还流传着一处关于马援将军的遗迹传说,就是莲花池南岸的福星山。民间传说这座山实际上是一座古墓,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墓。将军之墓先在洛阳,后移扶风,这是有史籍可考的,说福星山是马援墓,当然不属事实。马援将军第二次南征去时匆匆,返回时则是在军中病故,马革裹尸,灵柩北归。因为第一次南征返回时在此地为人民做过好事,有恩于当地民众,所以灵柩经过时可能在此高地停留,人们也曾有过拜祭,为了永资纪念,人们就将此停灵的高地称为马援墓,甚至人们可能将拜祭之物或者有关马援将军的其他遗物埋于此高地,因此,说福星山为马援墓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见证江汉人民不忘马援将军恩德的一处遗迹,也是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的一个化身。
   在仙桃市纪念马援将军的遗迹还有一处,这就是郑场镇的马王庙。《沔阳县地名志》对郑场镇马王村村名的来历作了如下的记载:“汉朝时,有一爱民王马胡波路过此地病故,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建有一寺,名胡波寺,后来又将寺扩大成庙,改名马王庙。”这里“胡”字是“伏”字的误读,因为当地人读“伏”字往往是发“胡”的音。伏波将军封王是宋朝时的事,所以以前叫伏波寺,后来才改叫马王庙。“路过此地病故”应为此前曾路过此地,病故后灵柩又路过此地。因为他生前曾为当地人民做过好事。人们才称他为“爱民王”,并建寺庙以世代纪念。
   无论是“马侯庙”、“马王庙”,还是“马援墓”,都说明了一点:江汉人民两千多年来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恤民爱民,施惠于民的老将军,他的恩惠德泽,成为当地人民世代祭祀的内容,而以将军为代表的马氏精神,不仅是以一种家族精神,而且是以一种民族精神播洒并植根于江汉大地,成为江汉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更被江汉马氏家族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四、江汉马氏对马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自东汉初年马氏精神开始播撒于江汉大地,汉末至宋末元初,尚无马氏在此区域活动的史籍记载,有籍可考者,是社会各界通过对马氏精神代表人物的祭祀,在社会上传承马氏精神。
  元至元16年(1279年)孝邏公入沔,元成宗年间(约1307年前后)洪一、洪二公兄弟数人宦游荆楚,明洪武2年(1369年)文虎公封沔,马氏各支先后在江汉大地辗转迁徒,开疆辟土,繁衍生息,马氏精神随江汉马氏之繁衍而传承,随江汉马氏之昌盛而弘扬。
   1、在迁徒中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
  孝邏公入沔后,开疆于排湖北岸,其后世先后迁徒散居于仙桃市的剅河、陈场、三伏潭、郭河、张沟、杜窑、沔城、沙原、彭场、通海口、杨林尾、胡场、新里仁,诸乡镇,以及天门、京山、洪湖、监利、荆门等市和湖南等省,形成江汉马氏“绛帐堂”各支。
   洪二公随兄弟入楚,其后世先居荆沙,再迁玉沙,三迁陶溪潭,四迁泮读湖,以泮读湖为发祥之地,沿狮子古河及汉水沿岸繁衍、扩散,分布于天门市的麻洋、彭市、黄坛、张港、岳口,仙桃市的胡场、三伏潭、彭场、沙湖诸乡镇,形成江汉马氏“伏波堂”各支。洪一公一支也散居于仙桃市的胡场、天门市的麻洋,并入伏波堂为老大房。
   另有伏波堂门、台、濠、西各房的分支,迁仙桃市的郑场、毛嘴、陈场、九合垸、长埫口,汉川市的脉旺,潜江市的园林、熊口、渔洋、高石碑诸乡镇,以及荆州、京山、荆门、老河口等县市和河南、湖南等省,他们或因繁衍兴旺,人丁已巨,或因音讯阻断、难觅原宗,均已自立门户,另续谱派,形成各地“扶风堂”等马氏堂号。但究其原宗,均为洪二公一脉。
   文虎公以武略将军之职封于沔阳排湖南岸,拨屯百石、郑家两垸,其后世迁徒分布于仙桃市的沔城、通海口、陈场、剅河、西流河、监利县的朱河、洪湖市的曹市诸乡镇,及潜江、松滋、武汉市的各区等县市区,形成江汉马氏“铜柱堂”各支。
   另有汉阳侏儒兆公支,汉川仙女重五公支、汉阳江集文广公支、天门马湾海公支与洪二公后裔汉川脉旺大成公支,均出自江西,迁徒荆楚,一迁再迁,聚于上述各地,经统宗合派,形成江汉马氏汉川“扶风堂”。
   还有监利、洪湖、赤壁、嘉鱼各县市,出自二洪五宗,转辗迁徒,散居于此,亦统宗合派,形成江汉马氏“联二洪合五宗”各支。
   以上江汉马氏各支,起于数祖,居于几乡,他们落籍江汉之时,即将马氏精神带到江汉,与江汉故有的马氏精神融为一体。其后世子孙,或因宦藉,或因戍守,或因远贸,或因子孙兴旺,田不堪负,而辗转迁徙,或因天灾人祸,兵匪水患,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他处。遥想当时,先人们扶老携幼,负耒牵车,沿河湖而徒,逐水草而居,弃近取远,各散异域。其间颠沛流离,餐风露宿,历尽艰辛,饱经磨难。每到一地,开疆辟土,垒台筑室,修堤建渠,垦荒围湖,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发展农耕,繁荣经济,建荒芜之地,成鱼米之乡。纵使百般艰辛,亦不忘祖德遗风,家训族规,以耕读为本,以勤劳为先,尊祖敬宗,敦亲睦邻,从而使地方风俗纯正,人文蔚起。正是这些先人的辗转迁徒,才使马氏家族繁衍于江汉达数万之众,星罗布于江汉百余乡、镇、场、办及周边省、市。而马氏的奋斗精神,创业精神,仁爱精神,尚德精神,则在族众的不断迁徒中得到了传播与弘扬。
  
   2、在祖祠营建与宗族活动中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与先贤感恩报本的场所,也是宗族议事、聚会的场所,还是实施与传播祖训、族规、家教的道德教堂与道德法庭,同时也是宗族开展教育与文化活动的场所。祠堂有总祠、分祠、支祠,还有区域姓氏的合族祠,即联宗祠。
   江汉地区的马氏宗祠,也同马氏族众在江汉地区的分布一样,星罗棋布。如天门麻洋街的祖祠,是伏波堂门、台、濠、西四大房共同祭祖的地方;天门城南堤街的祖祠是伏波堂西方迁黄坛的县河南北两岸族众共同祭祖的地方;天门渔南区马家榨的支祠,是伏波堂西房西南后裔祭祖的地方;仙桃城东马滩的支祠,是伏波堂西房大贵公后裔另立的沔东扶风堂祭祖的地方;毛嘴镇古垸村的马家祠堂是天南、潜东、沔西马氏诸扶风堂祭祖的地方;绛帐堂先后在排湖北岸芭芒村、范关中街、刘河修建的祖祠、分祠是绛帐堂祭祖的地方;铜柱堂先后于1913年,1879年和1887年三次于沔城永胜街和於家渡通州河北建的祠堂,是铜柱堂族众祭祖的地方;目前汉川仙女办事处建的祠堂,则是汉川、汉阳、天门部分马氏宗亲的联宗祠堂。
   马氏宗族设立祠堂的目的,是本族宗长为了培养和满足马氏家族成员的报本返始之心和尊祖敬宗之意。马氏家族祠堂是马氏祖德宗功的结晶,是马氏先祖精神文化的积淀与发展。在祠堂肃穆的祭祀仪式中,马氏宗亲族众通过对祖先世系的追溯,来探求自身肉体、精神和文化的根,这就是报本返始。在报本返始的精神洗礼中,族人们满足了自身的历史感和归属感。这种洗礼使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祖先神灵的呼唤,将祖先的思想道德、文化精神及训诫规范当作无声的至高命令,从而形成家族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并诚心诚意地遵照祖先的示范与训诫来为人处事,行善积德,积极生活,奋斗不息。
   因此,马氏宗族的祠堂不是一种物质的空壳,也不仅仅是表现具体功能的场所,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宗亲们在这里得到了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感染与道德的吸纳。它培养了马氏宗亲对宗族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显示了马氏宗族的价值源泉,凝聚了马氏宗亲为弘扬马氏精神而付诸实践的情感冲动和意志力量,对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起致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祠堂的修建与维护过程中,有众多的先贤与宗长,身体力行,继承弘扬了马氏精神。如铜柱堂家槐公之女安姑无偿捐献三间草房建祠堂;继椿公仅以六十串钱象征性的价格将一亩三分地买给本族建祠堂;伏波堂门房世雄公在麻洋祖祠因地权归属与彭氏的纠纷中,步行一天一夜来往于武汉—麻洋—天门,为打赢官司不辞辛劳;伏波堂西房后裔天象公为建马家榨支祠,在战争年代,公务缠身,还出线出力,多次回乡督办,终将祠堂建成。这些,都显示了这些先贤们尊祖敬宗,热心族事的公益精神。
   以各祠堂为堂号的基层宗族组织,包括现代各堂的事务委员会、宗亲会,他们是处理宗族事务,弘扬马氏精神的基本力量,这些组织的领导集体,更是弘扬马氏精神的中坚力量。
   冯尔康教授指出:“宗族是有父系世系关系的人的组织,是一种社会群体。它不只是血缘关系的简单组合,而是人们有意识的组织,血缘关系是它形成的先决条件,人们的组织活动,才是宗族形成的决定因素”。既然组织活动才是宗族形成的决定因素,那么活动的组织者,则是弘扬宗族精神最极积的推动者和使宗族精神得以弘扬的功臣,因此,江汉地区的马氏各堂历代的族长、户长、房长为弘扬与光大马氏精神所做的贡献与努力,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的。时至今日,为马氏精神的弘扬与光大而无私奉献的马氏宗族活动组织者也不乏其人。
   绛帐堂宗亲理事会,在建桂宗长的带领下,一心一意,勤勤恳恳为族众办实事,他们想族众之所想,急族众之所急。他们族内工作规范,办事严谨,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以建贵宗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为族内办事从不乱花一分钱,处处精打细算,经常自己掏腰包。在建祖陵,建祠堂,修族谱,兴办公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集资办公益的工作中,他们除自己积极捐款外,更做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如在为两名重病宗亲募捐救助时,八十高龄的德庆宗长顶着酷暑,四处奔波;身体残疾,腿上钉着钢钉的成龙宗亲,拄着双拐,到处募捐,他说他有难时得到过族内的资助,现在就是要回报族内给自己的关爱。正是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族众对他们衷心拥戴。这就使绛帐堂的凝聚力特别的强,族众的心特别的齐,虽然散居仙桃市内外十多个乡、镇、场、办,但是一呼百应,办事效率特别高。绛帐堂理事会确实是江汉马氏全心全意为族服务的典型,是弘扬马氏精神的优秀群体。他们在绛帐堂宗亲组织活动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公益精神与民本精神,是值得江汉各堂认真借鉴与学习的。
  
   3、通过谱牒的撰修与续修来传承与弘马氏精神
   宗谱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其内容包括历代谱序,姓氏来源,迁徒源流,世系、世表、祠墓图表、里居图、像赞、传记、墓丘、祭田、训典、宅第、家规、文献、遗事、遗迹、墓志、前序后跋、编修记事等。宗谱作为家族活动、繁衍的档案材料,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独特的内涵。浸润着家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对家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江汉谱牒是全国马氏宗族精神文化深厚积淀的产物,它既是江汉马氏宗族传承与弘扬马氏精神的历史记录,又是弘扬马氏精神的生动教科书。如伏波堂谱则相公的《历代宗谱序》、天象公的《源远流长》、作栋公的《庚午续修宗谱序》、育坤公的《续谱索源记》、铜柱堂定炯公的《宗族源流序》、沔东扶风堂锡公的《历代源流序》、《甲辰纂修谱序》、茂清公的《续修宗族家谱序》、汉川扶风堂贵烈公的《续修宗族宗谱序》等,既为后世保存了可贵的历史资料,又以生动的事实阐释了马氏宗族精神。铜柱堂的《家规十二律》、伏波堂的《族规民约十条》,则是对马氏宗族祖训家教的具体阐释与规范。各谱中人物事件的记叙,更是为弘扬马氏精神留下了栩栩如生的鲜活榜样。
   在谱牒修续的过程中,那些为保存马氏精神文化遗产而单精谒虑的先贤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宗族精神。
   江汉马氏修谱第一功臣,当数伏波堂九世祖西房大宾公,他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弘扬祖德宗功,追远慎宗,只身餐风饮露,晓行夜宿两千里,风尘仆仆到南昌老家请谱。在没得到老家族人认同前,在老家祖祠寄居三月有余,卧薪偿胆,历尽心血,终日苦求,其诚心感动老家族人,拿出宗谱查核,确为真嗣真宗,一脉所系,逐将祖遗黄绫御谱(可能是前朝官修之谱)全帙带回江汉。大宾公这种为造福子孙而不辞劳苦的公益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正是对马氏精神的践行与弘扬。目前江汉各堂谱牒前六十代世系基本源于大宾公所请黄绫御谱,其对于后世,当是不朽功绩。
   伏波堂三修宗谱,除大宾公外,则相、荣九、申甫、立丞、东翘、育坤、云舫(作栋)诸公,绛账堂八修宗谱,廷极、太真、所庵、世宏、经权、立柄、建辉、名柱、成立诸公,铜柱堂七修宗谱,承和、兆阶、嗣伦、定海、继梅、景嵩、汉昌诸公,沔东马滩扶风堂天锡、一琦、一汉诸公,汉川扶风堂大成公支东村、烈贵(焕炳)诸公。上述各堂历代宗谱主修及参修、辅修诸公,为理清世系,传续世表,真实反映本支繁衍生息,迁播分化、荣哀升沉的史实,以仁人孝子之心,不辞艰辛,自备精墨,远搜近访,塑源追根,为我族采集与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化档案,使我族文化精神得以弘扬与光大,这些为续修宗谱而付出心血的先贤与宗长们是我族弘扬马氏精神的楷模。
  
   4、历代先贤与当代精英通过身体力行来弘扬马氏精神。
   马氏精神在江汉地区得以传承与弘扬,更重要的是江汉马氏广大族众对马氏精神的自觉认同与践行。江汉马氏名人达士,层出不穷,建功立业,代不乏人,历代先贤与当代精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江汉马氏先贤与精英的丰功伟业,灿若繁星,不可一一而叙,这里择其典型,略述于后或列名于下,另外均有传记,彰其功业。
   (1)为国为民,舍身取义,用生命和鲜血将英名彪炳史册。
  铜柱堂迁沔始祖文虎公,参加元末农民起义,为明洪武锦衣卫史司,卫屯沔阳,平定江夏,驰骋疆场,靖难荆襄,明洪武追封武略将军。
  铜柱堂十八世继武公,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湘鄂西省苏维埃副主席兼政治保卫局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被叛徒出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铜柱堂十八世继虎公妣王氏,参加洪湖游击队,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被叛徒出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伏波堂濠房十八世天星公,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襄北游击大队队长,为扩大抗日队伍,误中士匪圈套,捐躯抗日大业,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2)尚武从戎,驰骋疆场,凭赫赫战功使铜柱生辉。
  伏波堂二世祖昌德公,任职大明荆州右卫军都远,总领右卫军供给事宜,勤劳军务,尽职任上,受赐军田,使伏波堂世为军户。
   伏波堂十八世西房天象公,先后毕业于湖北政法学校及朝阳大学,幼承庭训,服务桑梓,任教乡里,绩效显著,转任地方行政首长,立功至伟。潜伏沦区,坚不后撤,组织有为青年,建立游击支队任支队长,直辖于一二八师,孤悬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抗战胜利,为我族孤胆抗战真英雄。
   伏波堂西房梓章公,抗战伊始,投奔延安抗大,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在武汉公安局,长航军管会,及地方军区任领导职务,在人民军队中贡献一生才智。
   伏波堂十九世濠房继超公,抗战伊始,投身军界。毕业于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大学,服务于国民政府国防部,任职至厅局首长,是为军界精英。
  伏波堂四世六房祖仪公,任职北京广平府军务。
  
  伏波堂十八世天榆公,因功敕封武显将军。
  绛账堂十二世勇圣公,九岁力可扛鼎,从军食粮,授干总之职,后升云南安远将军,轻车都尉,镇守三边,卒于任所。
  绛账堂十七世纶成公、十八世立成公、立鸿公、立圣公,均因作战勇猛,以军功保奏王品蓝翎。
  绛账堂二十一世建海公,抗战时成都军校军官班毕业,历职排连营团长,任职至兵团司令部少将处长。
  铜柱堂二世祖铭公,袭文虎公锦衣卫职,钦加兵部侍郎。
  铜柱堂十五世运材公,以少年英武智勇斗贼匪,保皇安全进京,被道光皇帝赐以营马褂,开运粮皇上钦奖例。
  铜柱堂十九世景高公,黄浦军校八期毕业,历职连营团旅长,任至少将参谋长。
   (3)匡扶社稷,忧国恤民,创优良政绩受百姓拥戴
   伏波堂始迁祖必亨公,于元成宗年间与兄弟数人俱出江西,宦游荆楚,知荆州府,公执掌府事期间,必有政绩,以待考证。
  伏波堂二十一世西房东翘公,追随中山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为民国元勋,后主政地方县府,受有建树,功德誉满乡里。
  回马怀远堂刚侯公,早年经商,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被任命为军政府交通部长,后任汉口市政府秘书长等职,热心公益事业,为民、政、商各界所拥戴。
  伏波堂二十世濠房世永宗长,起于基层,历职仙桃副市长、通山县委书记、咸宁副市长、宣传部长、纪委书记至省厅监察厅副厅长,一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与群众同甘苦,为群众谋福利,惩处贪腐,匡扶正义,无论民间、政界还是网上,都可听到同一个声音:“马书记是好官” ,堪称本族当代精英,
  铜柱堂十九世景钊宗长,五十四岁时担起青山区教委党委书记重任。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甘为人子弟,敬业乐群。勤政廉洁,率先垂范,处处表现出闪光的精神,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绛账堂刘六世祖云贵公,为明永乐年间文林郎,加升南京淮安同知,因政德显著,诰授列大夫。(五品以上)
  马滩扶风堂十七世上瑜公,因政德显著,赐封中宪大夫。
  伏波堂二十一世西房黄坛支安骏宗长,由江西武警总队政委转业至湖北省司法厅任正厅级副厅长;
  扶风堂天门马湾支良平宗长,任湖北省农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马滩扶风堂二十世泽江宗长,历职至武汉市江汉区副区长;
  伏波堂二十二世西房尚武宗长,历职至省工商局副局长。
  还有更多县处以下行政干部,他们在基层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的幸福勤恳工作,埋头苦干,为群众的疾苦,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用他们的政绩,弘扬了马氏精神。
   (4)苦学上进,自立自强,凭真才实学在绛帐留香。
  伏波堂十九世门房一清公,出身寒门,一生清贫,以其勤奋与才智,于清朝末年连考连中,直达殿试,被朝庭恩赐翰林,且不为名利所迷茫,安贫乐道,以农为乐,体恤百姓,关爱下层,不摆架子,不拘小节,是我族第一可敬之读书人。
  伏波堂七世祖西房文爵公,在明朝宪宗时试为翰林;
  绛帐堂十八世立炳公,为清同治十一年进士;
  伏波堂十二世西房立升公、立星公、立昌公于清雍正朝,同时试为举人;
  伏波堂洪一公支下十九世瑞堂公与玉堂公兄弟二人,其兄十七岁中武秀才,十九岁中武举人,其弟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多岁中举人,兄弟二人为文武双举人。在天沔一带,享有盛名。
  伏波堂台房六莱公,试为举人;
  绛帐堂五世祖暹公为明正德二年举人,五世祖厚公为正统六年武第三名魁;
  绛帐堂四世祖尚周公系洪武年间武举;
  铜柱堂小园公为国子先生,京太学士,楚北高士;
  马滩扶风堂十八世天锡公为太学生;
  此外,历代科考本族庠生、廪生,文武秀才及文林郎、登仕郎,不可胜数,而现代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者,则人数更众。
  绛帐堂二十四世祖明宗亲,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敏过人,酷爱读书,放牛时也不释卷,1985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在台湾的族祖建海公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后来留美国工作,成为我族海外精英。
  在当代江汉马氏族群中,还出现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以杰出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成果,或著书立说,或在国家一级刊物及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成为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及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勤事农工,兴办实业,创造财富,回馈社会,为群众造福。
   绛帐堂二十世成灿宗亲,湖北制药工业学校毕业后到受民制药厂工作,历职技术员、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善于管理,肯抓科研,生产多种济世液药,使企业利润年年递增,每年为国家创造千万元利税,且热心公益,多次为家乡捐资,造福地方百姓。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武宗亲,从一条扁担两只筐起家,以自己的勤劳与诚信,坚持“创业之道,人和为上”的兴业理念,视员工为兄弟姐妹。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办起了一个年产五余万、利税近千万、解决上百人就业问题的民营企业,不仅在弘扬宗族精神,光大绛帐门楣,振兴民族企业,造福地方百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当地五个第一,而且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悟出了许多人生真蒂,为本族和社会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提宗亲,家庭贫寒,自幼辍。凭八年刻苦自学,获机电技工资格,用勤奋获得的智慧和家族遗传的人品,艰苦创业,苦心经营,办起年产值上千万的“湖北昌顺纸塑有限公司”。公司按时上缴税款,从来不欠贷款。成为当地有名的诚信企业家。致富后不忘家族,不忘回馈社会。多次向家族捐款,为社会捐款。名提宗亲一直支持和帮助族弟名武宗亲发展无纺布事业,使名武的事业办得比自己还要好,而名武对名提始终怀着感激之心,名提和名武成为我族兄友弟恭,发家兴业的典范。
   伏波堂洪一公支下二十世业春宗亲,幼年因病致残,左眼失明,但他身残志坚,吃苦耐劳,先后兴办构件产,砖瓦场。不仅解决了两百余名乡亲的就业,自己业成为闻名遐尔的个体经营业主。
   还有许多马氏宗亲,在各行各业劳动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诚实的劳动发家致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贤,婆媳情深,靠家庭和睦让族群兴旺。
  绛帐堂二十二世名照宗亲,上有老父,下有儿孙。从来事亲至孝。儿子在城里工作,生活条件优越,三番五次接在农村的父亲与祖父进城,但名照的父亲留恋水乡故土,坚决不肯进城。名照感念父亲在母亲去世后含辛茹苦将自己兄妹三人抚养成人的养育之恩。自知尽孝日短,享福日长,甘做尽孝儿,不做享福爹。时至今日已年近60,仍在农村侍奉老父,成为我族孝敬父母的典范。
  铜柱堂二十三世光华宗亲之妻武思琼,其公公有精神病,其丈夫脚古骨坏死,常年卧病在床,婆婆年老体弱,儿子尚年幼,老弱病残集于一家,全靠思琼一人服侍,同时还要挑起全家生活重担,靠她的劳动养家糊口。但思琼以无比坚强的毅力,支撑起了这个家,咬紧牙关,从不叫苦,精心侍奉公婆,关爱丈夫,抚养孩子,成为我族集孝媳、贤妻、良母于一身的典范。
  绛帐堂二十三世排云宗亲,已是我族嫁出的女儿,在大弟成云患尿毒症晚期之时,除与族内宗亲一起,倾家资为弟弟治病外,并毅然将自己的肾捐出,为弟弟换肾。冒着生命的危险挽救了弟弟的生命,显示了崇高的亲情与仁爱之心。
  绛帐堂二十三世成文宗亲之妻雷运春,幼承母教,常读《儿女经》出阁后志当贤孝媳。嫁入我族后,将雷氏敬老美德弘扬光大,侍公婆如父母,孝敬有加,对丈夫关爱细微,相敬如宾,使家庭十分和睦。年年被当地政府评为五好家庭,在当地享有盛誉。
  铜柱堂十九世景政宗亲,其父蒙受五年冤狱,年仅20的景政公为父鸣冤,奔波575天,使其父入狱一年七个月后冤案昭血回家。其孝道之举,人人称颂。且热心为族人办事,为那些困难族人,包括烈士马武反腐,奔走求助,精神十分感人。
  铜柱堂十九世景华公之柳惠兰,景华病故后,凭一双勤劳双手,以慈母之心哺育五个儿女,以孟母之心培育一儿四女,决不让一个儿女因困难而辍学,最后,儿子和小女儿都考上了大学。
  铜柱堂十六世嗣能公,清咸末年间织授《孝廉方正》,妣昌氏谥匾《捆拟慈善》;嗣能公妣尹民,沔阳知县白坻题匾额《柏节堪钦》;嗣骆公妣胡氏,州刺史郭公奉旨旌表,提其匾额《节孝可风》;嗣训公妣朱氏,清咸丰年间,皇帝皇恩旌表,署其匾额《节孝兼全》。
  铜柱堂十七世应征公,清嘉庆年间,乡谥匾额《忠正》,妣曾氏,谥匾额《络温且惠》;定炯公妣苗氏,谥匾额《捆拟慈惠》;应炳公妣应氏,清光绪二十四年皇恩旌表,谥匾额《冰霜比洁》;定一公妣丁氏,因割肝为婆婆治病,皇恩旌表,匾额题曰《孝以愚成》。
   (7)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敦亲睦邻,积德行善,在江汉大地洒满爱心。
  伏波堂十九世门房一容公,见本族宗兄一清公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因家庭贫寒,无力应考,倾家资全力资助一清公应考,使一清公连考连中,一举拔得贡士,并在殿试后被恩赐为翰林,朝庭表彰一容公为国惜才,扶贫济困,赠一容公岁进士,并赐岁进士金字御匾一块。
  伏波堂二十一世门房春林公,以自己的身份名望,帮助因家贫而无法完成大婚的穷家子弟,使其建立美满家庭。并且以民族大义为先,不计与王姓的宿怨,以德报怨,与日伪斗智斗勇,从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救出王姓子弟。这种积德行善的行为,突显我族殷殷爱,使这族内族外两个家庭的后人时至今日,仍念念不忘心。
  绛帐堂二十三世成斌宗亲,艰苦创业,兴办了年产值数千万的电表箱厂,致富不忘宗族,多次为地方困难群体何公益事业捐款,为族内修谱建陵捐款,当族内兄弟成云生命垂危需要换肾急需巨额费用时,成文挺身而出,为换肾筹出一半的费用,其艰苦创业后慷慨救弟的事迹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铜柱堂二十世爱昌宗亲,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长期在水利战线工作。由管水利的副乡长做起,到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至水利厅,以其无私无胃的精神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主持完成过多项水利工程。多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94年就曾以“清风”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2800元,以实际行动将爱心洒满大地。
   在希望工程、汶川地震、九八水灾、以及历年的捐款救灾、公益捐助、特殊援助救助等方面,江汉马氏族众都能踊跃捐款,出钱出力,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总之,江汉马氏在江汉平原这块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七百余载,二十数代,承先祖血脉,枝繁叶茂,继本宗文化,兰桂齐芳。弘扬马氏精神,举族同心。此次研讨会的材料准备过程中,略作调查,便知马氏精神在我江汉宗亲之中已深入人心,融入血肉,成为绝大多数宗亲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弘扬马氏精神的典范楷模,比比皆是。本文所言及的例证,可能挂一漏万。会后还需本族各堂各支广泛收集,认真整理,深入挖掘,积极宣传,昭其功业,以铭祖德,以鉴当世,以启后昆,为江汉马氏和中华马氏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让江汉马氏更加繁荣昌盛,让马氏精神万世永存,光耀千秋。
  
  
  国庆 古城 邯郸游之二 邯郸紫山(中华马氏发源地)
  
  紫山,也叫紫金山,位于市西北,距市内30里。在历史上,紫金山的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smarttags" />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
  
  
  
  历史演变
  
  紫山上还有赵国大将“赵奢冢”和赵奢的“读书室”。元朝中书令刘秉忠的隐室和双塔的根基也依稀存在,另外山上还保存着祠庙、佛舍的残垣及断碑、佛座等历史遗物。是游客来邯郸县的必去之处。相关链接:紫山三大奇观紫峰观三城:紫山也是一座界山。西北属武安,东北为永年,西南和西面、东南面是邯郸县。紫山主脉山脊分水岭,为三县分界线,紫峰是交会点。晴日登临其上,不仅可以聆听鸡鸣三县之声,领略脚踏三县之趣,还可以遥望三县城郭之壮美。据说,在交界处能望到交界三县的城郭,是全国“独一处”。
  紫山生紫气: 紫气,即祥瑞之气。据《邯郸县志》记载:紫山“春夏有紫气蓊郁”;“时有紫气郁郁覆其上”。紫山生紫气的奇异景象,与其山色有关。紫山的“岩间有紫石英”,其石质脆硬,呈紫金黄色。山上有多处紫黄巨岩裸露,数丈紫黄峭壁耸立,丽日阳光映照其上,紫光闪烁,霞彩千条,如祥云瑞气升腾,远在城内的丛台上都可以望到。在丛台西壁的墙上,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碑刻大字,这是根据紫山在丛台西面的地理位置,借用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的典故,改动了一个字,巧妙而贴切地赞美了这一壮美景象。紫峰知晴雨:紫山还有预报天气的特异功能。云遮峰顶,大雨来临;峰顶云散,天气开晴。尤其是夏、秋两季,预报准确率很高,十有八九无误。在紫山周边的农村,有“紫山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而紫山预报天气之谜,尚待专家、学者破解。
  邯郸县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2300年前,赵国大将军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王封为“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马服山。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郸县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马服君”。其世孙赵兴因崇敬祖辈功业,改赵姓为马姓,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而作为今年马氏恳亲大会祭祖之地的紫山(又名紫金山)是马氏祖山,因马服君赵奢死后葬于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它位于邯郸县三陵乡境内,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亦称邯郸第一山。
  
  发展格局
  依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标准承办好这次盛会,邯郸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具有浓郁马氏文化特色和完备旅游功能的文化景区。以马氏文化为主轴,以寻根祭祖为出发点,按照规划整体布局中“天、地、人”的主题构思,设置圣贤广场、寻根文化区、心灵净化区、大地冥想区、祭祀区、宗祠区等循序渐进的寻根文化场所,主要建设马氏文化展览馆、马氏名人馆、马氏宗祠、马氏功德璧、始祖殿等,打造将军山、紫山书院、玉宝观、王乔洞、紫峰双塔等五个景点,使之成为广大马氏家族成员的精神家园、祭祖胜地。目前,该县投资500万元,整修了赵奢墓及赵奢瞻仰广场,建设了紫峰塔、玉皇庙、山门等山体景观,投资450万元修建了309至紫山的乡间旅游路,修通了紫山山脚至半山腰的盘山水泥路,投资100万元铺设了山脚至山顶和后山的石台阶,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在山上建设了5个大蓄水池进行树木的浇灌。在此基础上,今年又铺设了紫山路至赵奢广场的400米长、6米宽的路面。动用大型施工机械,对赵奢广场进行土石方填压夯实和护坡修砌,对广场地面全部铺设了石材面板。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沿着陈窑村到紫山的水泥路到达山脚下的停车场,从山谷处抬头仰望,5个梯形台阶式广场依山而建,总面积为973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祭典,也是这次祭典活动的中心。西边最高层1564平方米的平台上,用红色石料制成的10米高的赵奢雕像栩栩如生。威武耸立的赵奢雕像身披铠甲,手持竹简,凝望邯郸城,似乎在见证邯郸的兴盛与发展。以此为中心呈扇形依地势向东扩展。从祭祀广场向北,登上总长度335米、主线台阶踏步459级的“人”字形主山道台阶,可直达赵奢墓广场。这个广场呈半圆形,全部用汉白玉栏杆包围,广场中央是高8.46米的赵奢墓碑,沿着赵奢墓广场西北角的漫游道,可参观到紫山最高处的玉皇庙、紫峰塔等景点。
  同时,该县还借这一盛会打造绿色景观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千头椿、火柜等苗木将紫山装扮得绿意盎然,林木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对紫山进行绿化补植,在赵奢墓后山坡栽植桧柏2000余株,赵奢墓广场补栽十余棵高5米的松树;酸枣嫁接大枣18万株;在紫山路、赵王陵路两侧100米宽林带进行补植共6.2万株。一个文化紫山、绿色紫山将盛装迎接海内外马氏宾朋。
  国际地位
  据悉,现马氏后裔分布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是马氏宗亲进行恳亲、联谊、交流的国际性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前四届分别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江西乐平市召开。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邯郸举行,600余名海内外马氏宗亲来邯参会,到紫山寻根祭祖。
  马 氏 简 讯
  
  第一期(创刊号)
   2006年6月6日
  中国浙江省东阳市马氏宗亲联谊会(筹) 中华马氏研究院东阳分院(筹)主办
   主 编:马云鹿 副主编:马淳煜 马景华 马红灯
   编 辑:马彩华 马光洪 马国光 马樟森 马松木
  
  
  
  
  
   ▲ 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侨外发[2005]111号文件)、江西省外事侨办[2005]33号文件批文、江西省乐平市政府主办与乐平扶风马氏联谊会承办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华马姓(海内外)一千多万宗亲的大喜事。
   ▲ 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在江西乐平召开。日期为10月22日~24日三天,是国内首次主办的盛会。
   ▲ 2006年2月6日~7日,马善田(中华马氏研究院院长《中华马姓》作者)、马火良(江西乐平扶风马氏联谊会会长、第四届世马会组委会负责人)二人,从浙江温州(平阳等地)参加马氏宗亲会活动到达浙江东阳,由马云鹿宗亲联络东阳马氏部分宗亲代表,即有上安恬、下安恬、甘棠、水阁、后周、下湖头、西山脚、金村等村派代表参加。在东阳市上安恬村召开座谈会,会上善田、火良宗亲介绍了第四届世马会筹备情况,马云鹿宗亲通报了东阳马氏始祖大同公与二始祖肖宗公墓址之大事,会后全体宗亲合影留念。
   ▲ 2006年2月18日,世界华人宗亲会中华马氏研究院院长马善田签发的聘书,任命马云鹿为中华马氏研究院副秘书长。
   ▲ 2006年5月29日~30日,马文忠宗亲(浙江东阳上安恬村人,台湾陆军中将,现已退役),从台湾来与其姐马素吾,其弟马文仪等人回东阳祭祖等活动。
   ▲ 第二版《中华马姓》(1部上、下册,价180元),《中华马姓名人大辞典》(1本150元)将出版,需购请与马善田宗亲联系,其电话为:027-86881665,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新村119街坊(31-5)-3号马善田,邮编:430081。
   -1-
  欢迎马氏宗亲积极赠款使二书尽快出版,请与马善田宗亲联系。
  东 阳 概 况
   东阳市是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浙江中部,东界为全国著名风景区——新昌县,西部为全球著名的小商品市场所在地——义乌市,南与“国家生态龙井茶之乡”、“香菇之乡”、“药材之乡”——磐安县;全国小五金城——永康市毗邻,北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诸暨市、中国“领带之乡”嵊州接壤。东阳市也是浙江省对外开发的市县之一,又是上海经济协作区的一部分。
   东阳市在东汉兴平二年(195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婺之望县”之美誉。历史上至少有305名进士以上,其中武状元6人,正副丞相5人。面积1742平方公里,人口80万,其中马氏有22527人,主要聚居在五十多个马氏自然村。
   东阳交通便利,西靠浙赣铁路,杭温、金甬(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市区25余公里的义乌机场,已开通至广州、厦门、长沙等地民用航线。
   东阳资源丰富,今已探明的矿产有铁、铜、金、银、莹石等几十种。东阳木雕、金华火腿闻名于世。
   东阳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东阳卢宅和东阳土墩墓群(周)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东阳有“东方好莱坞”全国唯一的影院产业实验区,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的横店影视城,刚开放的红军长征博览城等十多个景区,准备筹建圆明园,投资200亿元,占地6000余亩(水域面积占40%),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 三园为主体建筑。
  乐 平 概 况
   东汉末年置县,1992年撤县设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鄱阳湖平原,北连瓷都景德镇,东邻亚洲最大的铜基地德兴和国家生态县婺源,南越万年县接华东重要交通枢纽鹰潭,西毗鄱阳县。乐平市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人口80万,其中马氏达2万多人,城市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万。
   乐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文章节义之帮”美誉,“洪公(洪皓、
  -2-
  洪迈、洪适、洪遵父子)气节,马(廷鸾、马端临)氏文章”便是杰出的代表, 这里物华天宝、物产富庶、矿藏丰富是国家粮油生产大县和华东地区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境内已探明煤、锰、石英石、膨润土、陶粒岩等20余种矿藏,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称,乐平地处“昌九景”金三角区域,交通便捷,东营至香港高速,206国道,皖赣铁路直贯南北,省道、县乡道纵横交错,市区距景德镇机场40公里。
   ▲ 数字东阳:面积1742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41.7亿元,财政收入10.7748元,县域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65位。原1270个行政村(居),今分为349个行政村,43个社区。今有院士10名,博士800多名,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8000多名。
  历次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简介
   ▲ 第一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1999年3月5日~7日于泰国曼谷召开,由泰国马氏宗亲总会主办,有来自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数百名代表参加此次盛会,其中有中国江西乐平市、广东省海丰、广东潮阳代表团参加,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十余个代表团也参加。泰国前总理马宗祥亦受邀主持开幕典礼并致词。
   ▲ 第二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2001年9月14日~16日在新加坡召开,由新加坡南洋马氏总会主办。有马来西来(185人出席),泰国、加拿大、美国、中国粤东、广东省海丰、海南省、广东顺德与新国华团代表及世界马氏宗亲,四佰余宗亲参加,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主持幕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宗长及台湾台北市长马英九(今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均发贺词和贺电。在会上、中国江西省乐平市副市长胡巧云女士发表对参加大会的感受,并希望第四届马氏宗亲恳亲大会能在中国召开,让世界马氏宗亲人士多些回国了解现在的中国,回祖国发展。
   ▲ 第三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2004年8月6日~8日于马来西亚召开,由马来西亚宗亲总会主办,总会长拿督马振全局绅致欢迎词与致词。先后在会上主讲有马善田(《中华马姓》作者)与马鹤凌(台湾世界马氏宗亲会理事长,即马英九宗亲之父)。此届大会比前二届规模之大,宗亲代表人数之多,其中有江西乐平马氏也派代表参加,由乐平市副市长王细妹为代表团团长。
  -3-
   ▲ 《紫山》期刊,是河北邯郸中华马氏文化研究会在2005年4月创办的,编委会主任为马孟武宗亲。第一、二期内容丰富、图文清楚优美是研究马姓祖源(邯郸),各地马氏宗亲寻根祭祖活动、人物、诗词等方面起到寻根访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连结与统战作用,也为中华马姓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由中国广东省台山马氏宗亲创办的《金紫之声》(期刊)总11期(2005年12月出刊)中,刊登了《乐平市积极筹备第四届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召开》、《为筹办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致海内外马氏团体宗亲信》、《关于征集马廷鸾、马端临生平暨乐平传统文化理论研讨文章的启事》三文,为宣传世马会(四届)圆满召开与世界马氏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东阳马氏与乐平马氏为马燧(唐代丞相)之裔(世系简表)

分类:甘肃静邑马氏 | 评论:0 | 浏览:1850 | [url=]收藏[/url] |[url=]给他打赏[/url][url=]天涯微博[/url]



上一篇:中华马氏网 2010年2月25日 马德芳
下一篇:中国平陵马氏迁移有溧阳马氏始祖马训至马燧至马廷鸾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11-1 08:12 , Processed in 0.0725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