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淮颍马氏家族,聚集于皖北淮、颍两河流域,人口近十万之众。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祖马福调任河南都司颍上守御千户所百户长,举家由江苏常熟迁至颍上桑园定居。前四世单传,至五世乃大昌,史称桑园马氏,已传承637年。 1988年和2008年两次重修并颁发家谱,2010年7月17日成立宗亲会暨中华马氏研究院淮颍分院,创刊发行内部刊物《淮颍马氏通讯》,2013年清明节前“淮颍马氏家族”网站正式开通。每年春节有亲情团拜交流,清明举行全族祭祖大典。2016年4月2日举行淮颍马氏宗祠重建奠基典礼。
皖北淮颍马氏家族现状述略 中华马氏研究院院长 马典瑞
安徽境内马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江(长江沿岸)和淮颍(淮河与颍河流域)两个地带。淮颍马氏家族主要是指分布在淮、颍两河流域的马姓各支系,范围包括皖北、苏北及豫南等广大区域。淮颍马氏乃东汉光武帝之勋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其始迁祖为江苏常熟百户长马福。福公原是山东枣林岗人,元代移居江苏常熟奥尔岭。明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福公以江苏常熟百户长武略将军身份携妻室调颍上就职,随家定居颍上西南马家桑园,为本族支系之鼻祖,史称桑园马氏。 桑园马氏自福公始,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2019年),凡四朝,计637年,已传至25世,子孙昌盛,族风正派,耕读为业,忠孝传家,勤劳朴实,勇敢坚强,数百年来自立于全国各氏族之林。虽无达官显贵,叱咤风云之人物,但亦不乏文武英杰及精工善艺,具有真才实学之贤良。 一、 两度重修家谱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家族的大事尽在其中。裔孙们凭借着一纸族谱,可追溯千百年前祖先们开基兴家的历史痕迹。家谱包含的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任何外界的强制力量都不能将它扼杀。所谓一纸家谱情系千家万户,一纸家谱情系千载血缘。同时还可以激发子孙后代学习祖先们自强不息,报效国家的崇高品质和家族传统美德。对于贬斥当今少数人“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见利忘义和贪图享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淮颍马氏家谱》一书,详尽记述了马氏自古及今之族史。从马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等方面勾画了马氏生生不自的历史发展轨迹,道出了马氏先辈的创业史,马氏家族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马氏族人所取得的令人骄傲的辉煌业绩。马氏与历史共进,与社会发展齐步的同时,演绎着许多可歌可泣动人故事。让子孙后代们惊叹它的悠久与文明。 随着历史的兴衰更迭,社会的发展演变,淮颍马氏逐步派生出了许多支系,人口越来越多,家族越来越庞大。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家谱长期失修,派字仅存一二。如不续增派字,则后世子孙将无派字可用于取名,从而导致字辈混乱。正鉴于此,适逢国家改革开放,政治清明,族众续修家谱愿望强烈。1987年各支系推举二十世孙马绍献为主,十九世孙马怀慈和二十一世孙马典鹏为辅,历时二年续写修订家谱,于1988年(戊辰龙年)油印出版发放各支系妥善保存。由于当时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主观努力不够,此谱无论在印刷、还是在人口统计及材料收集掌握上都过于简单粗糙。2003年春,经族中尊长及各支系代表研究决定,重新收集整理、续修〈淮颍马氏家谱〉。推举20世孙马来勋、马绍献,19世孙马怀慈为主,18世孙马允才、19世孙马怀璧,20世孙马恕龄、马绍同、马绍格为辅,会同族之德高望重者,历时近六年,始成其事。全谱共分十四章,其主要特点:一是采用新思想、新观点,用新的道德标准实事求是地记述、评价人物事件。弃去旧族谱的宗法观、道德观、节烈观、男尊女卑观、三从四德观;二是内定更加丰富,脉络更加清晰,人文事绩较为详实;三是史料准确真实。族谱史料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隋书》、《唐书》、《宋史》、《明史》、《资治通鉴》、《安徽省通志》、《颍州府志》以及顺治、道光、光绪、民国《颍上县志》等一一查证、对照,尽力使之完善、准确。但由于后期校对不够严谨,仍存在着一定的谬误,尚需更正。 二、始迁祖福公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马福(1342——1399)祖籍山东省枣林岗,元初迁至江苏常熟奥尔岭,幼时聪颖好学,习文弄武,仪表洒脱,壮年有志于国,于1366年(夏元惠宗至正26年)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革命”反元起义军,选充总旗,率兵攻城夺坚所向披縻,威风凛凛,战功卓著。1367年(夏元惠宗至正27年)调任中卫,1368年(洪武元年)率兵攻取福建延平、兴化、泉州、潮州。于南溪杀贼乌尾、三山龙,于潭外海、奇石山南、高化等处屡建奇功。明朝建国后于1370(洪武三年)年被提升为水军右卫总旗。1382年(洪武十五年)调任河南都司颍上守御千户所百户长,举家迁至安徽颍上,随家定居桑园。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考中武举,晋升为武略将军(州级之职),统管二军。一生勤于国事,尽公尽节,生一子名文,喜经史,精武术,弱冠之年中武秀才,后交趾(今越南)动乱,福公命其从戎征伐,不幸为国捐躯,享年仅29岁。 福公之后,子孙世袭其职(百户长),前四世单传,至五世祖马瑛时有兄弟六人,依次为瑛、钦、锺、镗、铠、鑑(俗称老六门)。淮颍桑园马氏由此人口兴旺。至六世祖相公时,因荡寇捐躯有功于国,上念其功,追晋加级为副千户长,相公亦有兄弟六人,依次为相、柜、森、榛、楫、极(俗称小六门)。七世祖承武公袭其荫,因承武公去世早,子幼,乃立其堂弟马腾霄袭副千户长,同世马承科明万历贡生,官至顺德县令,马前春,贡生,豫州州判。马履云,拔贡,庆阳推官,乾州知府。至八世祖伯魁公因故(不明)被降为百户长。但伯魁精通武术,谋略过人,积极奋发进取,不久接连三中武举,族威得以重振。至九世祖九一公时重又晋级,纳级为副千户长,其弟九思公官武略将军,州级守备,驻守颍州(今阜阳市)颇有政绩,解甲归里后率合族主修马长官桥(即今之稻香桥),民间简称马官桥(有误读为马砖桥),造福于民,世所称赞。至十世祖勇公时,明已亡,清革旧制,袭职随废,斯时,淮颍马氏家族政治上衰落。勇公仁德忠厚,温文尔雅,齐家治族,恪尽规范,教子孙耕读为业,谦恭处世,克勤克俭,爱国爱族。宗室后裔受其影响均能遵循祖训,严守家风以至于今。 这里还要着重提一下淮颍马氏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分支,颍上梓树坟之高氏。清时,淮颍桑园马氏政治上虽然衰落,但在当地经济上仍然有着一定地位。十世祖勇公为文秀才,其姑母嫁于高氏,无后,勇公之三弟西光公过继于姑母,宗高氏,改名高必位。相传高必位是马三。故今之梓树坟所属高氏实乃马氏之后裔。高马同族自必位公始至今(2016年)近四百年,传十余世,高马两姓亲近团结,血脉情牵,骨肉相连,互济其贫,互急其难,既有手足之情,亦有天伦之乐。马氏族谱世系中亦排高氏之派字,以使后世子孙不忘长幼次序,不致乱宗。 三、马步荣《书始祖墓碑阴》(附译文) 原文: 始祖福公,苏州常熟奥尔岭人也。元末,天下乱,明高皇帝起濠梁,始祖从龙有功,由总旗升河南都司颍上守卫千户所百户,后实授世袭,遂占颍上。马长官桥湖北桑园,其故居也。及卒,葬湖南金钩倒挂地,即今之墓田也。至四世祖贤公,乃卜葬于湖北双庄西北偏,而莹始分焉。湖南墓田,仅十八亩,十世祖九思公,既创修马长官桥,又于始祖莹密迩捐入香火地六十余亩,即今讹称马家庙地者也。本拟建宗祠于湖南,以便祭扫,嗣以基址湫隘,未果。迨入皇清,有符公者,馆于曹姓,偶为其家检查文契,见匣中有当吾马氏湖北双庄香火地当约一纸,于是始知双庄始茔亦有香火地四十余亩。族人集议,捐资赎出,以其地高敞,遂改建宗祠焉,迄今几三百年矣。田地跷瘠,出产甚微,除春去祭扫待族众之外,所余无几,微特宗祠倾( )无力重修,而湖南北祖茔碑残碣断,亦复荒凉满目。即闻有存者,而代远年湮,风霜剥蚀,大都渐就漫灭。族兄步庭怵然有警,( )族众以香火地举兄与族。曾祖阶桂、阶芬、阶林轮管,遂倡议购石勒碑,重树墓下。碑成,征文于荣,记之碑阴。是举也,不但使后之子孙凭吊荒原得抚摩而辨之,曰:此某某祖,此某某祖,并湖南北香火地,亦不至再有遗失,未始非曲突徙薪之先见也,十九世孙优凛生步荣僅志,胞弟步严书丹。
译文:
第一代始祖马福是苏州府常熟县奥尔岭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在安徽凤阳扯起起义的大旗,始祖追随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总旗升任河南都司颍上守卫千户所百户长。后来又被受为世袭这一实职,于是就在颍上定居下来,马长官桥湖北边的马桑园就是他的故居。等到他去世时葬在了湖南金钩倒挂那个地方,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始祖墓地。到四世祖马贤去世的时候,才葬在湖北的双庄子西北方位,于是坟茔地开始分别在两个地方了。起初湖南的墓地只有十八亩,到十世祖九思公的时候,他既修建了马长官桥,又在紧靠始祖坟地之处捐献香火地六十余亩,也就是今天误传的马家庙所在地。本来打算在湖南修建祠堂用的,以便于族人祭祀和扫墓,后来因为那个地方低洼狭小,便没有实施。到了清王朝的时候,有一位符公在姓曹的人家开设学堂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替曹家人检查契约文书时,看到盒子里面有一份当我们马家双庄子香火地的当约,才知道在双庄子坟茔有香火地四十亩。族人一起商议决定大家捐资赎回,因为地势高而且宽敞,就改为在那里建宗祠了。到今天将近有三百年了。因为土地贫瘠,产出的粮食很少,除了春天招待前来祭扫的族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的了。特别是宗祠倾倒之后,也没有能力重新修建,而且湖南湖北两地的祖坟茔碑碣都毁坏严重,更是满地荒凉景象。听说即使有保存下来的也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又加上经过风霜的剥蚀,很多都已经没有痕迹了。族兄马步庭怵然警觉,呼吁大家一起来维护香火地。三个曾祖辈的老人阶桂、阶芬、阶林轮流管理守护。接着又倡议购买石材刻碑,重新放在墓的下首。碑刻好之后向我征文,让我写一篇记述这次经过的文章刻在碑的背面。这件事情完成之后,不但使子孙后代们在坟地里凭吊的时候可以抚摸到墓碑,辨认出祖先们的姓名,说这是某某祖先,那是某某祖先,并且湖南湖北两处墓园也不会再有遗失了。何尝不是有曲突徙薪先见之明呢?被列入国家人才储备库的优等生员十九世孙马步荣撰文,胞弟马步严书写。
(二十一世孙马典瑞2013年11月11日零晨敬译)
注:曲突徙薪,把烟筒弯曲,把柴禾抱走,避免失火的措施。喻提前预防事件的发生。 四、淮颍马氏英烈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淮颍马氏秉承祖宗基因,自始迁祖福始均以武功称盛,从明至今均为保国忠良,其中二世祖文公牺牲于交趾(今越南)。历朝历代为国捐躯者不可胜数。现仅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马氏英烈抄录如下,从名单上可以看出,淮颍马氏的政治立场,淮颍马氏家族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牺牲。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淮颍马氏英烈 马绍谦,安徽省颍上县人。国民革命军30师176团6连少尉,1938年10月在河南阵亡。 马克让,安徽省颍上县人。国民革命军140师839团7连中尉,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抗日阵亡。 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淮颍马氏英烈 马西会(1924—1951),安徽省颍上县半岗区强郢乡西圩村姜东队人。1951年5月入伍,华东新兵第30团战士,1951年8月25日坐火车入朝鲜途中牺牲。 马步奎(1922—1951),安徽省颍上县夏桥区夏桥乡张庄人。1949年12月入伍,3兵团107团2营机械连战士,1951年6月9日在四川省涪凌县凉塘区彭家村剿匪时牺牲。 马怀山(1918—1951),安徽省颍上县夏桥区苏屯乡苏二人。1949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181师542团3营8连班长,1951年6月2日在朝鲜战役牺牲。 马怀谦(1922—1951),安徽省颍上县润河区盛堂乡盛堂村南圩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炮兵连战士,1951年5月在朝鲜大水洞战斗中牺牲。 马绍景(1930—1951),安徽省颍上县城郊区保丰乡四里湾村人。1950年10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1年在朝鲜战斗中牺牲。 马伟忠(1927—1951),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区彭庙乡马付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11师91团3营战士,1951年12月在朝鲜战斗中牺牲。 马子春(1927—1952),安徽省颍上县谢桥区谢桥乡谢桥集上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9327部队1营1连战士,1952年在朝鲜战斗中牺牲。 马国富(1914—1952),安徽省颍上县谢桥区谢桥乡谢桥集上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4团4营4连战士,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马同志(1934—1952),安徽省颍上县润河区盛堂乡后圩村赵庄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31师51团2营5连战士,1952年6月21日在朝鲜金城阻击战中牺牲。 马翠友(1925—1952),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区马桥乡马桥村人。1951年3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91团2营8连战士,1952年1月在朝鲜三八线战斗中牺牲。 马允田(1927—1952),安徽省颍上县城郊区淮颍乡箭井岗村肖南人。1949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117师350团2营战士,1952年6月15日在朝鲜守备战中牺牲。 马少良(1933—1952),安徽省颍上县新集区建颍乡范岗村江西人。1949年参加革命,66军198师594团战士,1952年1月18日在朝鲜战场牺牲。 马雨山(1933—1952),安徽省颍上县江口区古城乡余庙村狗元孜人。1951年5月入伍,91团3营7连通讯员,1952年2月17日在朝鲜金城阻击战中牺牲。 马绍先(1927—1952),安徽省颍上县城郊区保丰里四里湾村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31师92团战士,1952年在朝鲜金化战斗中牺牲。 马步言(1933—1952),安徽省颍上县城郊区潘郢乡马庄大队人。1951年1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93团担架连战士,1952年12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马永平(1936—1952),安徽省颍上县润河区盛堂乡后圩村卞庄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91团2营机枪连战士,1952年6月21日在朝鲜金城战役中牺牲。 马连友(1926—1952),安徽省颍上县新集区余塘乡海村李庄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31师91团3营7连战士,1952年7月7日在朝鲜牺牲。 马桂贞(1928—1953),安徽省颍上县南照区南照乡顾郢四队人。1950年5月入伍,45师134团3连战士,1953年10月9日在朝鲜怀阳郡牺牲。 马绍禹(1929—1952),安徽省颍上县渔业公社韩郢大队人。1951年5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31师92团2营5连战士,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马洪泽(1927—1953),安徽省颍上县陈桥区汤店乡马拐村人。1951年2月入伍,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216团战士,1953年3月5日在朝鲜牺牲。 五、新续派字及历代字辈对照表(附扶风马氏远祖世系表) (一)新续派字 派字,又称派语、派序、辈名,供家族成员叙名择名之用。古时多用于男性,现代男女通用,以示男女平等。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是第几辈,或称第几世、第几代。派字制定要注意不能犯上,即不要取与自己祖先有相同派字的字(祖先字、号除外)。派字的拟定要讲究平仄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要体现祖先的家风、荣耀、丰功伟绩,还要求上下联要对仗。鉴此,经淮颍合族代表研究通过,新续派字为两副对联: 第一联 上联:旭阳初照,辉开华宇; 下联:皓月永明,泽润汉邦。 第二联 上联:忠孝家风,延续千代; 下联:文武世英,传继万年。 共32字,一辈两字,计十六辈,相对二字为同辈,即第一联“旭”与“皓”同辈,“阳”与“月”同辈,“初”与“永”同辈,“照”与“明”同辈,“辉”与“泽”同辈,“开”与“润”同辈,“华”与“汉”同辈,“宇”与“邦”同辈。 第二联与第一联同,以此类推。
(二)历代派字、新续派字世系一览表 历代派字排列表 新续派字排列表 注:历代派字共计26辈,“业”、“生”之后接新续派字。 附:扶风马氏远祖世系表 第一世:赵奢,封马服君,世居河北邯郸,有二子赵括、赵牧。
第二世:赵括,赵国将军;赵牧,赵国将军,有一子赵兴(即马服兴、马兴)。
第三世:马兴,改姓祖,秦封武安侯,徙居陕西咸阳,有三子马珪、马琛、马嵩。
第四世:马珪;马琛;马嵩,有一子马述。
第五世:马述,字贞惠,汉太中大夫,封平通侯,有一子马权。
第六世:马权,汉宁东将军,有三子马何罗、马通、马伦。
第七世:马何罗,汉侍中仆射;马通,字达,汉侍中,封重合侯,徙居陕西扶风茂陵成欢里,有一子马宾;马伦。
第八世:马宾,汉议郎,绣衣使者,有三子马庆、马昌、马襄。
第九世:马庆;马昌,有一子马仲;马襄。
第十世:马仲,汉玄武司马,有四子马况、马余、马员、马援。
第十一世:马况,字长平,汉河南太守,封穷虏侯。马余,字圣卿,汉中垒校尉、扬州牧,封致符子,有二子马严、马敦。马员,字季主,汉增山连率(即上郡太守),封中水侯。马援,字文渊,汉陇西太守,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夫人宋氏、蔺氏,有四子三女,长子马廖、次子马防、三子马光、四子马客卿;长女(佚其名)、次女(佚其名)、三女汉明德马皇后(佚其名)。
第十二世:马严,字威卿,汉将作大匠,有七子马固、马伉、马歆、马鱄、马融、马留、马续。马敦,字孺卿,汉虎贲中郎将。马廖,字敬平,汉卫尉,封顺阳侯,有二子马豫、马遵。马防,字江平,汉光禄卿,车骑将军,封颍阳侯,有一子马钜。马光,汉太仆,封许侯,有二子马康、马朗。马客卿。
第十三世:马固;马伉;马歆;马鱄,汉郎官,即墨令;马融,字季长,经学家,南郡太守,宋封扶风伯;马留;马续,字季则,汉度辽将军。马豫,汉步兵校尉;马遵,封程乡侯。马钜,汉黄门侍郎,袭颖阳侯,长水校尉,有二子马宝、马寔。马康,汉侍中;马郎,封合乡侯。
第十四世:马宝;马寔,字仲盈,汉顺帝时官拜使匈奴中郎将,后晋升为度辽将军,有一子马翼。马度,袭为颖阳侯。
第十五世:马翼,汉使匈奴中郎将,后出任张掖太守,有一子马釜。
第十六世:马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