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姓起源转载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5: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姓起源 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 ?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3]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王姓起源


  • 出自

    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 姓氏

    人数第二


  • 古老的姓氏

    之一







目录







1 基本信息2 姓氏起源2.1 源流一2.2 源流二2.3 源流三2.4 源流四2.5 源流五3 部分始祖4 迁徙分布5 姓氏排名6 郡望堂号6.1 郡望6.2 堂号7 政权信息8 历代国王9 历史名人9.1 古代9.2 近现代10 宗祠对联10.1 门楣10.2 对联10.3 七言11 字辈排行11.1 安徽省11.2 福建省11.3 湖北省11.4 湖南省11.5 河南省11.6 江苏省11.7 江西省:11.8 山东省11.9 山西省11.10 浙江省11.11 其它12 相关轶事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基本信息折叠编辑本段
词目王姓
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数第二的姓氏,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人口最多的姓氏,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还是全球三大姓氏之一。依据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进行的统计分析得知,有大约952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1%。2013年4月最新百家姓排行榜显示,14亿中国人口中王姓第二位,通过对“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2008-2010)”的综合分析,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1]除中国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河北福建辽宁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等地区。王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与齐名的圣贤王守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词类名词
拼音Wáng Xìng
含义姓氏也写作“王氏”即某人的姓是“王”就符合“王姓”条件包括本来就姓王和改姓为王的人。


姓氏起源折叠编辑本段
王姓是中国表面的大姓源出主要有五条

源流一折叠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3]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后代被世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氏。太子晋去世后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

例如信陵君魏无忌先是避难于泰山至西汉时期入朝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君其后裔子孙认为自己源于王族显贵之家便易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折叠
源于子姓出自成汤王子比干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后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说“王氏……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国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纣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国运每况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纣王昏庸无道他不满于时局多次犯颜直谏最终不被纣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为了国家杀身以成仁被后世誉为忠于祖国的楷模并与同时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称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杀后就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亦即今卫辉市城北15里比干庙村旁。他的子孙在他罹难后世代居住在今卫辉淇县一带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改以“王”字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为他们居住的卫辉一带原由汲郡管辖因此又被称为汲郡王氏。

源流三折叠
源于姚姓出自古帝王虞舜姚姓之后齐王田和后裔属于以王侯身份为氏。舜以姚为姓其后子孙即以父姓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出于妫陈一支的为北海王、陈留王乃舜裔齐田之后。
《通志·氏族略》说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这支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的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唐书·宰相世系》言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王莽封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新朝皇帝(建兴帝)王莽、西汉皇太后王政君都出于此脉。《汉书·元后传》“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封建孙安为济北王齐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齐国最后一名国王是齐王田建。他在亡国后被迁到共(今辉县古城)田建之孙名田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及项羽为刘邦所败田安也失去了王位。但他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一事情从此便改姓王氏。两汉之际的新朝皇帝王莽、以及魏晋隋唐时期的北海王氏、陈留王氏等等都出自这支王姓中。

源流四折叠
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如战国燕太子丹的玄孙嘉被王莽赐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①刘氏改姓王氏。西汉末建兴帝王莽建立新朝公元10年(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②谢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县)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树荣所作《王谢世表序》中说“吾族本系出晋从事中郎谢万石后。梁天监中景涤公讳觉官吴兴太守因家焉世为吴兴谢氏。建明初忠烈公讳贵为北平指挥使与张丙、张信同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张信密与燕棣通款燕棣伪称疾嗾信约张丙与忠烈公往侦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难兵起夷族令严忠烈公幼子公权袭外家姓获免。
③杨氏、孙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

源流五折叠
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①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②隋代的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契丹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③鲜卑族可频氏。北魏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迁到这里很多代北鲜卑人也跟随到了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威王氏。
④羌族钳耳氏。羌族钳耳氏 隋唐之际的钳耳宗、钳耳干兄弟。他们两个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钳耳兄弟成为王后的兄弟是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论起的。萧氏的从妹曾嫁给羌人钳耳氏按辈份可能钳耳兄弟与萧皇后同辈。
⑤高丽人。营州地区的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时屡见不鲜。《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也说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王毛仲是不是营州地区的高丽人不得而知但他为高丽人改姓王氏则确定无疑。
⑥回纥人。安东都护府是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设置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⑦匈奴族。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公元48年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十六国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几个政权。匈奴人进入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⑧契丹族。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前面所说的回纥人王廷凑的养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宗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女真族。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志》载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宗室完颜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县。王思孝的父亲完颜远任金统军使。思孝年幼时便逢丧乱流居大名、濮阳等地改姓王氏。
⑩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第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今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黎族、高山族、京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除了一些原来是王氏的外有大量的姓氏改为王姓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有曾经为王、称王、做官、称帝的 、称帝的人和后代把自己的本来姓氏不是王姓的姓改为王姓也有做上大官和有当官、称王、称帝意图、王族、皇族、被赐姓王的人把本姓改为王姓王姓的由来很复杂。
名人

王 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 王 翦秦代名将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 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琊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震,中国现代军事将领,政治家。 王阳明,明代心学家。 王夫之唯物主义哲学者。  
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转自王姓一家人)  构成汉族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21世至周灵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了。
王姓的演变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历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也有2300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九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部分始祖折叠编辑本段
1.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出身细族孤门,好博览而不守章句,通百家之言。刺史辟为从事,转治中。汉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生活穷困,勤于著述,以为世俗儒生拘守经义,乃闭户潜思,著《论衡》八十五篇。为浙江绍兴王氏始祖。2.王翁:讳奎,生三子:长义、次和、三顺。始祖妣张氏、刘氏,元世祖年间自洪洞县迁居寿阳县上谷村,后改为上峪。公卒葬于松坪二石塔之北。为寿阳王氏始祖。3.王审潮、王审邽王审知、王进美:恁公长子王审潮,佐五为军,提兵向前,为先锋,后加工户二部尚书,逝世于位,妣侯氏封晋安郡夫人,公妣合葬惠安平广里盘龙山,赠泰国公。恁公次子王审邽,次都授散骑常侍御史光禄大夫工户二部尚书赠开国侯食邑七百户封武肃王,妣李氏封西夫人,生子四。公妣葬晋江七里后。系恁公三子王审知,字祥卿,谥号“忠懿”,福州刺史、威武节度使、上柱国加封闽王,食邑四千,享寿六十四,妣石氏封建国夫人,织娶张氏赐南刘君夫人,生子四:延翰、延均、延义、延政,公妣合葬福州古屏山坐干向巽,公立祠,福州越王殿改为庙租一万三知石。春秋公生唐咸通庚辰年四月廿二日寅时逝世于同光乙酉年八月十八日酉时。公由光州固始县人闽为肇基始祖第一世。系恁公四子王进美,字惟彩,寿六十二,妣永安,生子四:道术、道暹、道迈。妣合葬蒲山下横路,上坐丁癸兼未丑分金。第一世文公之子王惟茂,居后林,号瑞客,妣廖氏,生子一,道恺,公妣合葬本都鱼池坐甲向庚。为福建王氏部分始祖。4.王子诚:友端次子,字务实,生于宋理宗景炎时,与兄子明同迁潭州安化澬江乡家焉,配陶氏,夫妇俱葬大凹岭,生子一:王荣。为潭州王氏始祖。


迁徙分布折叠编辑本段
王氏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名义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位,在台湾省名列第六位,人口约九千五百二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7%左右。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
王姓的起源和迁徙(钱文忠 百家讲坛)
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王氏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约占北方汉族人口的8.8%,为第一大姓,而在南方地区仅占4.5%,为第四大姓。内蒙古王氏的比例最高,广东最低[2]。
王姓分布[5]


姓氏排名折叠编辑本段
2013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根据研究,“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名义最大群体的姓氏。[8]“2006版的百家姓数据主要集中于中原、华东、华南地区,王姓人口最占优势的内蒙古、新疆、青海、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由于当时没有被收集进新出版的地方志中,因此也造成了统计缺失。”袁义达说。200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研究员曾经主持过一项姓氏研究,通过对全国1110个县和市调查,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并按照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公布了当时中国“百家姓”排序,并出版了《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当年的研究样本近3亿人口,相对于中国13亿多人口来说,样本的随机性程度相对较低,数据主要集中在人口大省和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地区,加上中国人姓氏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大姓小姓之间人口的极大差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袁义达说,“其中,能否全面完整地获得全国人口的分布数据最为关键。”2008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与国家公安部下属有关身份证管理的研究部门合作进行了一项中国人姓名研究,从而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全国姓氏数据。以此为基础,该中心又获得了台湾地区行政部门户籍姓氏的全部数据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数据,成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2008-2010)”。


郡望堂号折叠编辑本段郡望折叠
据《广韵》记载,王氏家族较为著名的有21处。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此一支王氏,史称太原王氏始祖为周灵王的太子姬晋(也称王乔、王子乔)。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胶南谙城、临沂、胶南一带。此支王氏,史称琅琊王氏,始迁之祖为王离长子王元(王离次子王威仍居山西太原)北海郡:汉景帝置。治所营陵,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部潍坊地区。此支王氏,出自虞舜妫姓王氏。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省郯城北),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村)。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
王氏宗谱[5]
,治所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天水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东平郡:汉代置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平东、泰安一带。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县一带。新野郡:古置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所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北周时废。山阳郡:汉代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东晋山阳郡在今天江苏省清江、浦安一带。中山郡:汉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田安章武郡:西汉置县,西晋至隋初置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省大城县一带)。东莱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河东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金城郡:西汉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西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永靖县及兰州市一带。海汉郡: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长沙郡:秦置郡,汉置长沙国,并在此筑城,隋唐置潭。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明清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长沙历经国、郡、州、府、厅治。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

堂号折叠
总堂号:舜裔求正堂,舜裔圣仁堂。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
古徽州 王氏《三槐堂》[5]
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部分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巨野、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政权信息折叠编辑本段
包括出生时候为王姓和改姓后为王姓的人。
政权(先秦重要世系)
存在时期
创始人姓名
历代王姓领导人(世系人名)
公元前1900?-前1046年
夨、季、王亥、微、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王汤、王?、王至、王胜、王庸、王绚、王辨、王高、王密、王伷、王庄、王发、王整、王滕、王旦、王逾、王新、王更、王和,王旬、王颂、王敛、王昭、王子弓、王曜、王载、王先、王嚣、王瞿、王托、王羡
公元前1603?-前286年
微子启、子衍、子稽、子申、子共、子熙、子鲋祀、子举、子覵、宋哀公、宋子撝、子司空、子力、子和、子与夷、子冯、子捷、子游、子御说、子玆甫、子王臣、子御、子杵臼、子鲍、子瑕、子成、子佐、子栾、子启、子得、子由、子田、子辟兵、戴剔成、宋康王
公元前565-?
东周灵王太子晋
公元8年-23年
汉(赵汉)
23年-24年
王郎(又名王昌)
352年
王始国
403年
王始
冲天国
477年
王元寿
王元寿
489年
王伯恭
王伯恭
漫天国、燕国
615-618年
王须拔
王须拔
618-621年
王世充
成德节度使、赵王
782-922年
王武俊、王士真、王承宗、王承元、王廷凑、王元逵、王绍鼎、王绍懿、王景崇、王镕
义武节度使、北平王
879-929年
王处存、王郜、王处直、王都
1000年
王均
1047-1048年
王则
王则
1457年
王斌
徽国
1547-1556年
王直
903-926年
王建、王衍
909-945年
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曦、王延政
1115-1234年
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完颜汉姓为王,又名王旻
王旻、王晟、王亶、王亮、王雍、王璟、王永济、王珣、王守绪、王承麟
蒙古汗
?-1203年
王汗
王汗
917-1392年
王建、王武王尧、王昭、王伷、王治王诵王询王钦王亨、王徽、王勋王运王昱王熙王俣、王构、王晛、王皓王卓、王韺、王祦、王皞、王淐、王倎、王?、王璋、王焘、王桢王昕、王蚳、王颛、王禑、王昌、王瑶
?-1375年
王保保
?-1575年
王杲、王兀堂
王杲、王兀堂

展开



历代国王折叠编辑本段
1.箕子(胥余) 纪元前1122年 - 纪元前1082年2. 荘恵王(松) 纪元前1082年 - 纪元前1057年3. 敬孝王(询) 纪元前1057年 - 纪元前1030年4. 恭贞王(伯) 纪元前1030年 - 纪元前1000年5.文武王(椿) 纪元前1000年 - 纪元前972年6.太原王(礼) 纪元前972年 - 纪元前968年7. 景昌王(荘) 纪元前968年 - 纪元前957年8.兴平王(捉) 纪元前957年 - 纪元前943年9. 哲威王(调) 纪元前943年 - 纪元前925年10. 宣恵王(索) 纪元前925年 - 纪元前896年11. 谊襄王(师) 纪元前896年 - 纪元前843年12. 文恵王(炎) 纪元前843年 - 纪元前793年13. 盛徳王(越) 纪元前793年 - 纪元前778年14. 悼懐王(职) 纪元前778年 - 纪元前776年15. 文烈王(优) 纪元前776年 - 纪元前761年16. 昌国王() 纪元前761年 - 纪元前748年17. 武成王(平) 纪元前748年 - 纪元前722年18. 贞敬王(阙) 纪元前722年 - 纪元前703年19. 楽成王(懐) 纪元前703年 - 纪元前675年20. 孝宗王(存) 纪元前675年 - 纪元前658年21. 天老王(孝) 纪元前658年 - 纪元前634年22. 修道王(立襄)纪元前634年 - 纪元前615年23. 徽襄王(通) 纪元前615年 - 纪元前594年24. 奉日王(参) 纪元前594年 - 纪元前578年25. 徳昌王(仅) 纪元前578年 - 纪元前560年26. 寿圣王(翔) 纪元前560年 - 纪元前519年27. 英杰王(藜) 纪元前519年 - 纪元前503年28.逸民王(冈) 纪元前503年 - 纪元前486年29. 済世王(混) 纪元前486年 - 纪元前465年30. 清国王(璧) 纪元前465年 - 纪元前432年31.导国王(澄) 纪元前432年 - 纪元前413年32.赫圣王(骘) 纪元前413年 - 纪元前385年33.和罗王(谓) 纪元前385年 - 纪元前369年34. 说文王(贺) 纪元前369年 - 纪元前361年35. 庆顺王(华) 纪元前361年 - 纪元前342年36. 嘉徳王(诩) 纪元前342年 - 纪元前315年37. 三老王(煜) 纪元前315年 - 纪元前290年38. 顕文王(釈) 纪元前290年 - 纪元前251年39. 章平王(润) 纪元前251年 - 纪元前232年40. 宗统王(丕) 纪元前232年 - 纪元前220年41.哀王(准) 纪元前220年 - 纪元前194年


历史名人折叠编辑本段
包括很早时候为王姓和改姓后为王姓的人。

古代折叠
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约生活于公元前20世纪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阏伯()的六世孙、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有苏秦张仪等。王良,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者。王廖,战国时期秦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中例举六国当时的顶级名将亦有王廖。王翦,战国时期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秦国灭六国的军事主帅。
王翦[5]
王绾,秦国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县人。西汉初年大臣。汉初的第三任丞相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先后嫁给匈奴单于父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33岁去世。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訢(xīn),济南人,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王吉,字子阳,琅琊人,西汉时期的儒、经学家,博士谏议大夫,精通五经,以贤闻名,“即墨九贤”之一。王骏,西汉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汉平陵人。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建昭中,任光禄掾。建平中,迁御史大夫。哀帝时为丞相。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称孝元皇后,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王凤(?—前22年),西汉权臣,大司马大将军。字孝卿,魏郡元城人。外甥是汉成帝刘骜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新朝开国皇帝(建兴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5]
王凤,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东汉开国大将,后追加云台,又有云台三十二将之说。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顺帝时,为侍中。着《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王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王莽时,寝病不仕,教授诸生千余人。王堂,字敬伯,广汉郪人。因治理有道,招贤纳士,不为权贵所屈,为史所称道。王景(30—85),字仲通,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受家庭影响,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潜夫论》流传后世。王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人。我们今天所写的楷书,又叫正书、真书。由王次仲首创。王充(27—96),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王符、仲长统被称为“汉世三杰”。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世仕州郡为冠盖。东汉末年司徒。养女即貂蝉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王昶(?-259),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魏国司空,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人。西晋司徒。有文集五卷。王济(246—291),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名士。西晋大将军王浑的次子。王长文(约238—302),字德携,三台人,西晋经学家。王朗(?-228),字景兴本名王严,东海郯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魏国司徒。王肃(195—256),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编撰《孔子家语》等书以扬道德王基 (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曲城人。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魏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王叔和,名熙,汉族,山阳高平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濬(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王祥(185年—269),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太保,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人。西晋名士,神童,“竹林七贤”之一。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丞相,
“书圣”王羲之[5]
人称“仲父”。谥“文献”王承,字安期(约273—318),太原晋阳人,东晋初年名士。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县人。前秦丞相。王猛在世时前秦统一北方,谥“武侯”。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字逸少,浙江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王珣(349—400),字元琳,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他的真迹《伯远帖》是乾隆皇帝三希堂里的三希之一。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曾立马赫赫战功。王弘(379—432),字休元,祖籍琅邪临沂。王珣之子。南朝宋太保,谥文昭。人望所宗,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王僧虔,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王僧孺,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山东郯城人。王融(467--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和沈约谢朓周颙等一起,创建讲究声律的新变体,即永明体诗,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发展。他的诗音韵和谐,“词美英净”(《诗品》),如“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王籍,字文海,祖籍琅邪临沂。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王俭(452—489),字仲宝,南朝齐文学家、目录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其父僧绰、叔僧虔,俱有文学才能。王遵业(?—528),太原晋阳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与袁翻、王诵被时人誉称“三哲”。王诵,字国章,王肃长兄融之子,琅邪临沂人。学涉有文才,神气清俊,风流甚美。王僧辩(?--555),鲜卑族[7],男,字君才,太原祁县人。南朝梁大都督,重要战役平定”侯景之乱“王智深,字雪才,琅邪临沂人。南朝齐文士。王雄(506--564),字胡布头,太原人。北周大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王琳(526--573),字子珩,会稽山阴人。南朝梁将领。王褒(513--576),字子渊,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文学家。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王元(516--589),字正范,太原晋阳人。南朝梁儒学家。王胄,字承基,郡望琅玡临沂,工诗能文,与虞绰齐名。所作词赋,颇行于当世。王孝籍,隋平原人。少好学,博览群言,遍治五经,颇有文干。王頍(551--604),字景文,太原祁人。隋代文学家。《隋书·文学王頍传》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隋代历史学家。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人。隋朝时期著名大儒。奉祀孔庙东庑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王孝杰(约632-697),唐朝将领。京兆新丰人。武则天时期大将。王翰(687--726),字子羽,太原晋阳人,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王元感,唐代儒学、经学家、学官。濮州鄄城人。王绍宗,字承烈,琅琊人,唐代儒学名士。王仲丘,唐礼学家,沂州琅琊人。撰《大唐开元礼》150卷,由是唐五礼之文始备。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王忠(706--750),初名训,祖籍太原祁县,唐玄宗时期名将,大唐历史上唯一的四镇节度使王冰(710--804),号启玄子。唐代医学家。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专著《缉古算经》。王彦章(863-923) ,字贤明郓州寿张人。五代后梁大将。是五代时期数一数二的猛将,人号”王铁枪“王处存(831-895),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祖辈为长安富族。其父王宗,官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王镕(873-921),又名王矪,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王景崇的儿子,世袭成德节度使。王处直(?--922),字允明,京兆万年人。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王建(847--918),字光图,陈州项城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闽王,军中人称白马三郎。王审琦(925--974),字仲宝,北宋初年大将。洛阳人。北宋太祖年间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以征李筠李重进,为前军副部署。建隆二年被迫交出兵权,为忠正军节度使,镇寿春,在镇八年,为政宽简。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从征太原,次年改镇许州,留居京师。后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卒年五十。[9]王安石(1021-1086),
北宋著名宰相王安石[5]
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之子,北宋名相,谥文正。苏轼为其家作 《三槐堂铭》。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状元“连中三元”。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谥“文正”。王惟一(987--1067),名惟德,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南宋经学家。被奉祀于孔庙东庑王重阳(1112--1170),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5]
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实甫(1260--1336),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杂剧作家,著有《西厢记》。王诜(1036--1093),字晋卿,太原(今山西)人, 北宋大画家,有“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之评。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儒学家,著《春秋列国名臣传》。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南宋官员、学者。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著有《三字经王恂(1235-1281),字敬甫,元代中山唐县人。精通历算之学,与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王祯(1271-1368),字伯善,元代东平人。农学、农业机械学家。有《王祯农书》留世,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王冕(1287--1359),字元章,浙江诸暨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蒙(1301--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等,湖州人。元四家之一。王保保(?-1375),母亲是维吾尔人,蒙古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将领,元庭对扩廓以国事任之。王鏊(1450--1524),字济之、震泽先生,吴县(今苏州)人。明代文学家、内阁大学士。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死后安葬于绍兴山阴府城南的兰渚山上,书法胜地兰亭附近。王翱(1384--1467),字九皋,明代大臣,生于今河北省孟村县王帽圈村。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七年冬督辽东军务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明朝潞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太仓人,
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5]
明代内阁首辅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数学、地理、历法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王进宝(1626-1685),字显吾,甘肃靖远人。精骑射。清朝绿营名将。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代汉学家。承其家学,究心《尔雅》、《说文》、《音学五书》等,以求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王炽(1836-1903),字兴斋,弥勒县虹溪人。 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

近现代折叠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山东福山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我国近现代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任政界要职,但热心体育事业,并致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王若飞(1896-1946年),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1898-192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王荷波,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 。王大珩(1915-2011),光学专家,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希季(1921- ),中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王震(1908-1993),中共政治家 ,前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王永庆(1917-2008),祖籍福建安溪。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王安(1920-1990),美籍著名企业家,现代电脑重要发明。王进喜(1923-1970),
王进喜[5]
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王蒙,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王鼎昌(1936-2002),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华裔。王选(1937-2006),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赣骏,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王杰(1942-1965),革命烈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码汉字键盘输入法发明者。王贞治,前日本职棒读卖巨人队打者,现任福冈软体银行鹰队监督。王扶林,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执导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王晶,香港著名导演。
王铁汉[5]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又名王捷三,中国辽宁盘山人。 中国抗日将领,被誉为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10]王家卫,香港著名导演,曾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王立君,金牌制片人&导演中国传媒领军人物杭州炳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文,著名影视演员。王杰,香港著名歌手。王菲
王菲[5]
北京籍香港中年女歌手。王柱,哈佛法学院国际法学荣誉硕士,80届奥斯卡金人设计人物,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第四名。王荣奎,作家,编著有《中华五千年名著名篇》、《与名家一起读经典》等多部著作。王军霞,中国田径运动员,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五千米冠军。王力宏,籍贯浙江义乌,著名流行歌手。王楠,乒乓球运动员,是邓亚萍之后的中国女乒的领军人物。王皓,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刚,著名影视演员、主持人。王祖贤,香港影视演员。王艳,大陆影视演员。王宝强,大陆影视演员。王学圻,大陆影视演员。王岳伦,大陆影视导演。王柏杰,中国台湾演员。王冠,著名女主持人王睿煊,综艺节目主持人、演员,安徽籍王传福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志东,点击科技创始人新浪网创始人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慈善家。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人称“王疯子”。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国民党将领。王保安,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1]王晓东(1960-),跑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试图解密细胞凋亡的终极规律的人,41岁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王逸竹(1978-),采编读浏览器之父。王象坤(1930-),他与人合作提出的亚洲栽培稻的演化模式和分类体系被写入Oka的《Origin of cultivated rice》一书(1988)作为现代栽培稻的主要演化和分类体系学说之一。


宗祠对联折叠编辑本段门楣折叠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节流芳 四杰传芳

对联折叠
1.四言三槐世泽;两晋家声。——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家传乌巷;古继青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东晋·王彪之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太原望族;东晋名家。——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求鲤世泽;爱鹅家声。——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汉·王祥(历汉、魏、晋三代,下同),有卧冰求鲤奉母之故事,旧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王羲之性爱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以换鹅。阳明学术;逸少风流。——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卧冰跃鲤;朝阙飞凫。——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汉·王祥,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辋川书画;沂国方严。——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王维,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下联典出宋·王曾,封沂国公,处政方严。明妃青冢;金母瑶池。——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槐堂世瑞;珠树家珍。——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暖舒柳岸;瑞溢槐堂。——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北宋·王佑、王旦父子。2.五言一经传旧德;五字耀英才。——王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清代吏部员外郎、书法家王澍联。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王时敏撰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清初画家王时敏联。槐阶培世德;乌巷焕家声。——刘墉亲笔山东高密城律王氏老祠堂对联。

七言折叠
兰亭一集家声远;槐树三株世泽长。——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晋·王羲之书法为古今之冠,其之最为《兰亭序》贴。下联典指北宋·王佑。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王播,显达为相后,寺僧以碧纱笼护其孤贫寄食时题于寺壁之旧作。“金带围”,为花瓣腰部有一圈黄色的红芍药。相传此花少见,如开则城中当宰相。下联典出宋·韩琦家宴,王珪、王安石、陈太博均在,金带围一出四枝,后四人先后为相。见宋周辉《清波杂志》。黄槐绿竹栽新院;紫燕红鹅说旧家。——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王佑、王献之。下联典指东晋·王谢、王羲之。千里荷花开世界;一杯美酒对湖山。——佚名集句题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集自出唐代诗人王湾诗句。下联集自宋代诗人王庭珪诗句。对联喜贴右军墨;春意乐赋摩诘诗。——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晋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下联典出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秋水落霞惊四座;桐花栖凤报群贤。——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下联典出清代诗人、刑部尚书王士祯。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王士祯撰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清代诗人王士祯联。语为吉祥滋厚福;心缘谨慎历亨衢。——王昶撰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清代学者王昶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功勋并斗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采用王氏节义堂联。上联典自王氏家族有松竹般的节操。下联典自王氏家族人才辈出,不少人为国为民建过功、立过业,有斗岳般的功勋。黄槐青箱千秋秀,紫气红鹅万年春。---当代理财家王少峰撰深圳新居上德堂联。上联典自王佑、王导、王安石、王阳明、王夫之等,比喻王氏家族礼义传家,诗书教子,人才济济,尤善整章建制;下联典自轩辕黄帝、王羲之、王献之等,说明王氏家族乃帝王之苗裔,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氏不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从东南亚至欧美,都可有王氏人物的活动足迹。


字辈排行折叠编辑本段
各地王姓字辈如下(祖籍省份排序按拼音音序):


安徽省折叠
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福建省折叠
开闽忠懿王氏字辈:“君家蔼吉周召甫申英贤济美中孝垂芳圣世衣冠文章礼乐德业绍先渊源启后”。

湖北省折叠
汉川王家嘴王氏(江西南昌筷子街→湖北汉川王家嘴,经八世)字辈:(。。。遗失约八个至三十二个字)松有本新,玉发奇光,培以英哲,锡尔嘉祥,学士叶广,贤臣名扬,崇道必显(显),敦善启昌,安邦鼎志,立纪振纲,诗书传子,永远贻芳。(“松”字辈为王家嘴第五世)

湖南省折叠
益阳王氏字辈:“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旧序:“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益阳王氏字辈:“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浏阳王氏字辈:凿石支派序:“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序:“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长沙王氏字辈:“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常德王氏字辈:东阳十甲序:“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东阳二甲序:“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东阳三四甲序:“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东阳九甲序:“成龙致世时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慈利县城序:“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序:“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坪潭等处序:“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湖南湘乡牢田王氏字辈:原序:“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湖南安化王氏字辈:旧序:“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新序:“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湖南衡阳沙塘王氏字辈:创修班行:“志定绍万载 邦永思卿德 宗源仕伯政 大章世孟朝 杨第盛名阶 俊秀继芳诚 一元馀运会 安本乐宽平”。新增世系:“厚道传先训 显飏为国英 昌隆才必贵 顺迪吉恒盈 承祖联科递 崇儒兆任明 楚南开泰景 远代信光荣”。

河南省折叠
商城县王氏字辈:“汉楙(mao)光基钜,湻(chun)模炳域铣(先),湘梅荣增锦,源凯炽尧铨”

江苏省折叠
润州王氏字辈:“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江西省:折叠
吉安府三槐王氏(江西吉水县滩头村→河南卫辉→湖南常德、黔县→贵州天柱,历经二十余世)字辈:...志海通光昌;广学绍家方;瑞庆...萍乡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山东省折叠
峄县王楼三槐堂王氏字辈(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统广运,纯正自励,粹豫巽丰,百儒伟昌.成宪贻续守,鸿业振衍长,耀宗宜向盛,荣来启智生。[11]德州王氏字辈:文明学书青开国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积善福庆临。莱州府王氏字辈(顺治八年迁奉天海城县,公元1651-):起道成应好,三开洪殿永,世德元龄懋,国宾福耀昌,兰新臣希树,文显汝维祥。高密城律王氏字辈: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启佑延基,同兹懋勉,益续远徽。

山西省折叠
王氏太原堂字辈:“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族谱
宁乡鸟石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王氏太原堂字辈:“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太原堂七大房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续序:“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太原郡王氏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孔孟师廼远须知立志求”,旧字序:“孙子振大明朝廷公侯聊奕世异端非我愿胜域喜同游”;新名序:“冠丹腾霄汉瑶池通贵声玉树共春茂金枝业向荣永传凌云志沦海存赤心宏图必如愿世祖积德成”,新字序:“儒林欣勃起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争先子孙□君赐礼义织前贤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恩泽垂青简一统盛相延”。太原堂王氏字辈:“才条继朝廷建仕永启国泰传奕世立德维先”秦汉时,随北方移民南流,太原王氏族人陆续南迁。撒播至福建的衍派后裔王松源,育子王才庄,原籍福建彰州府龙溪县珠玑巷(今属福建龙海市)。王才庄率儿离福建迁广东,短居广东连滩亚章村红头社(今属广东郁南县),再官游到广西浔州府桂平。太原王氏字辈:“延有国□斯显奕世伯仲希仁□季守义民彦思忠元良允治太平万年臣子素志”。

浙江省折叠
义乌南陵王氏字辈: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 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其它折叠
凤林王氏字辈:“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楚伪王氏善庆堂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硕旧王氏字辈:“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王氏槐堂字辈:旧序:“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贤才名辉楚域槐绪卜长年”, 新序:“荣福全宗享华袷聚广昌富耀培光大贵和盛致祥”。王氏茹古堂字辈:“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名序:“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镇治檄焕埀钟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天朝长佑启奕载庆荣封”。王氏绍槐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旧字序:“子孙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新字序:“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宽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王氏一支字辈:名派:“清山士光延子继振维守志应怀良佐正学斯克传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聊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字派:“大任荣旭世元汉承乃朝瑞景宜有庆国家毓英贤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良曜照上乾”。王氏一支字辈:名派:“青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字派:“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明曜照上乾树灿培钩泽枝荣增锦江学乃家中宾书为品上珠”。[12]


相关轶事折叠编辑本段
两岸王氏宗亲福州共祭“开闽三圣王”2014年4月18日,来自福建、浙江、河南以及台湾台北、高雄、台南等地的王氏宗亲代表1200多人聚首福州闽王纪念广场,共同祭祀“开闽三圣王”。上午10时许,祭祀大典在钟鼓齐鸣声中正式开始,两列古装仪仗队沿着石阶缓缓而上,台湾王氏宗亲代表王乾发、王再生以及大陆王氏宗亲代表王开科、王继臣、王清源作为主祭官,率海峡两岸王氏宗亲,在“开闽三圣王”金身前依循古礼进行各项祭祀程序。据记载,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于公元885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为福建的开拓发展,立下丰功伟业。千年之间,闽王后人遍及海内外。目前,在台湾就有100多万“三王”后人。“从老祖宗入闽到现在已经1129年了,我们家族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福建,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寻根。”高雄王氏宗亲代表王土水说。曾担任台中王姓宗亲会总干事的王伯宗说,这么多同胞聚在一起,有助于拉近彼此感情,增进文化交流。“台湾的年轻一代更可以通过这样的仪式,加深对家族历史的认知。”闽台王审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知德说。海峡两岸宗亲共祭“开闽三圣王”大典是第四届福州闽王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文化节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开闽三圣王”金身巡安、“两岸一家亲”祈福踩街等。[13]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30 09:17 , Processed in 0.0686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