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马玉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淼根事迹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9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16:04 | 只看该作者
锡新区失地农民成了城市新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08:24 扬子晚报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记者在无锡新区采访时感受到,这里的失地农民如今生活已基本城市化,正从城市“房客”变成城市新主人。

  补偿金“三保险”:母鸡下蛋让众人享口福

 。5年前,老马一家搬进这个全省最大的农民小区,用老家旧房子换到了3套新房。说起成为“城里人”的感觉,老马连称“满意”,并说电话移机、安装数字电视、增配机顶盒、物管费等,都可到“大队”报销。

  老马所说的“大队”,是指原来居住的行政村,如今保留的经济形式叫实业公司,各实业公司在街道集中办公,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当初的征地资金。为管好被称为“活命钱”的征地补偿资金,让“鸡”下出更多“蛋”造福新居民,政府为其加上了“三道保险”:各实业公司为这笔资金设立专户,除用于改善进城农民生活和低风险投资外,严禁挪用;新居民推选代表组成监管小组,监控资金的使用;每季度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每年由街道纪委牵头进行审计。

  上了“三道保险”,征地资金保值增值有了保证,像马淼根这样的新市民生活持续改善多了一道保障。旺庄是新区最早集中安置失地农民的街道之一,下辖各村除足额补偿拆迁户外,其余资金主要用于街道统一规划的标准厂房建设和商业门面房出租,增值金用于提高5万多新市民的福利。据测算,这部分资金在五六年时间内增值幅度已超过30%。

  “三保一助”体系:人人享有基本保障

  雨后的春潮园小区空气清新,65岁的龚茂德穿着皮鞋散步。老龚笑着说,以前在老家这种天气要穿雨靴才能出门。拆迁搬进小区后,老两口和小儿子各分得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房。如今,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已从前几年的300多元涨到了800元,看病都有报销,儿子、儿媳都有工作,孙子上学也免费。

  无锡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注重健全各类保障制度,针对普通劳动力、学生、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各类群体,分别制定保障政策,让人人都享有称心的保障。目前,新区已建立起以社保、医保、低保和社会救助为内容的“三保一助”保障体系,以及小病门诊合作医疗、大病住院医疗保险、重病家庭社会救助的“三位一体”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在无锡市领先。

  为使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今年新区又出台一系列新的亲民举措。全区正推行第五轮新型合作医疗,应保者综合参保率达99.8%,人均筹资水平达到了300元,全市最高,住院费报销比例达80%。新区还进一步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保障、新型医疗保障和特困对象社会救助”的广覆盖保障体系,前三季度又为1584户共计3937名新市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富民“三大计划”:尽快削平收入台阶

  春潮园小区一区居委会主任王治生感叹道,与前些年靠政府安排工作不同的是,这两年“下海”创业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一区2000余户居民中,有100多户自己创业,有的开个小店,有的资产已上千万,买小车的人家也有很多。

  无锡新区地方经济贸易局局长平江告诉记者,失地农民进城后基本生活无忧,但是他们与原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明显存在。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主人,必须尽快削平收入差距台阶,特别是应鼓励他们大胆创业增收,为享受城市生活增强物质基础。

  从去年起,新区强力推进富民“三大计划”,即充分就业计划、全民创业计划和居家物业星火计划。目前,“三大计划”实施顺利,预计今年新市民人均收入将达1.3万元,比两年前增加约2000元,其中创业经营、财产性项目增收尤为明显。 本报通讯员王 磊 本报记者陆 剑

        网页                新闻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每周110,000现金等你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9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14:40 | 只看该作者
锡山郁氏宗谱下軥桥支》宗谱重修感悟 (2012-09-11 19:30:33)
标签: 宗族文化 杂谈        分类: 山东黄氏-鲁南黄氏
  《锡山郁氏宗谱下軥桥支》宗谱重修本,浸透了纂修编委的大量心血,已在今年金秋季节付梓问世。我作为本谱主编付出亦多,收获亦多,感慨更多,也就便于总结。
    得谱源,启动立马有支撑
今年三月二十七日,本族宗亲郁炳才之子春奇,于吉林大学毕业后很快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喜得娇妻,我和郁冠亚先生庆贺之。改革开放,宗族人才辈出,辉煌烁金。慷慨之余,涉及修谱之事,不说追根溯源,认宗追祖明世系的大道理,就本村黄姓、马姓,已开先河,岂不羞煞我辈族人;在小道理上,本村郁姓大族也不能离了谱,背了理。于是我放下手头工作,忙乎寻根溯源,走街穿巷,逢人递烟攀谈征询。郁巷旧址已荡然无存,几经搬迁老书、老报、老黄历都荡然无存,半月来一无所获。正在我踌躇之际,本村马国良指点我到邻社区马淼根处,在热心人马淼根的指点下,我找到了锡山馆藏郁氏宗谱二十卷,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喜得我第一时间就去告诉了居委书记黄全南,黄书记第一时间就沟通了晓东、晓春,他们经济上一锤定音,全力承担。经济是基础,有了支撑才能启动续谱,在五月三日召开了启动大会,忙得不亦乐乎。
    阅统宗:上追祖德了夙愿
翻开谱源阅读统宗,书脊处“鸿绪堂”三字醒目的映入眼帘。如今祠堂空空,故人一去不复返。据记载大池一支是长房,表明长房能立祠堂,大池俗称大池湾(现址荣巷),十九世名祖,是我下甸桥支始祖(次子)。长子名经,字宗绪,在江阴郁家桥。1635年元末兵乱与父亲敬常失散,常熟、江阴、无锡三分离,真可谓乱世分家盛世修谱。看到这里我心头酸涩。四十五年前我在异国他乡,硝烟弥漫,妻离子散,寡妇持家的阴影挥之不去。心中升腾起,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正义感。
最后,我看到二十卷中有上次修谱人的照片,有的戴了眼镜,有的系了领结,但一看年份早已作故,只能作罢。但“大池”二字,使我心头一震。小时候,依稀听祖母到大池湾上谱,于是我迫不及待的翻开宗谱,查找我的列祖列宗,原来我先祖从三十一世一直是单支独传,三十五世我的祖父还是继子,祖父是奚方湾奚姓第七子,奚方湾老辈都知道“七子宝团圆”的故事。祖父是幺子,名银宝,为什么谱乳名叫来宝,为什么不称赘子称继子,原来祖父的母亲是我郁姓姑娘,他是外甥做儿子,俗称“还娘家”。我祖母是长女,谱上为啥称继子适次女,原来曾祖父前妻有一女,曾祖母是续配,祖母三岁死了爹,命比黄莲苦,祖父年轻的时候眼睛患有白内瘴,父亲是独子,小时候奶不足,一直病仄仄,祖母里里外外一肩挑,割稻、插秧、挑粪桶,顶得上一个男子汉。
    生了我这个大头孙子当掌中宝,处处护我、宠我、惹得三个妹妹现在还说她是重男轻女的“老封建”。祖母享年92岁,临终时唠叨着到大池湾上谱。她说:“我走了四个多钟头到大池湾上谱,为的是田产房产不被人家夺去,人丁兴旺有香火。你爷爷是回娘家做儿子,故称继子,不然要出十斗米钱。我脚上走出了血泡,心里也开心。”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现在我默默祈祷,奶奶你放心吧,你孙子的孙子(俊涵)也已上谱了。
    为和族、多方协调达共识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启动大会后修谱工作紧张有序的全面铺开,六月初我和副主编郁和林、执行编委郁国富、伯耀赴上海、奔常州,夜以继日的内查外调。在上海外调时,由于世博会召开,旅馆都开不到,就住在澡堂里,整整一夜没合上眼,第二天又分头奔走在大街小巷,冒着酷暑上门还吃闭门羹,但是大家毫无怨言。七月奔常州,八十高龄的郁南根第二次到车站订票,他是本社区德高望重的模范党员,全年的退休工资都捐给慈善事业,支援弱势群体,在编委中他是首席顾问,扉页上的《郁巷上世居图》就是他亲手创作,常州-无锡-常州三易其稿,七月初他和我到新安找《行政隶属变异表》。我劝他乘出租车,可他说要节约每分钱用在修谱上。他的精神,我从心底里折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编委具体分工,通力合作。加上市谱牒研究会副柲书长黄浩兴先生的多次指导,进展很快,三个月内,世系表、世系图基本就绪。后二个月烦心事来了,为了登载照片的事,有人主张,图文并茂;有人否定,理由是如果把大学生,编委人员、企业家、工程师、村委干部上了照片,就变成了一本连环画,有损宗谱的庄重大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轩辕,这时多亏了名誉主编郁冠亚先生。冠亚冠名为名誉主编,其实是本谱的主心骨,他是无锡市首届十大名中医,锡山市中医药协会会长、模范党员,在国内外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七十岁还在二个医院坐堂专家门诊。但他自从修谱以来,每星期都组织我们开一次碰头会,许多难题只要他一到就迎刃而解。面对两种不同意见,他权衡利弊反复推敲,认为和族睦邻是大事,图文并茂是小事,为了说服双方,他多次放弃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委统一思想开了数次小会,再到宗亲中个别说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求同化异。最后拍板,个人和集体照片一律不上,只上老居和新居掠影,其他用文字表达。为此,他亲自起草《杰出人才名录》小序,文字控制在150到200字左右,并增加了《工商实业人士名录》一栏。冠亚先生善断独到,加上他那扎实的文字功底,使我们化干戈为玉帛,郁氏重修谱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后摘录冠亚先生后记中一段话作结束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郁巷上命运否极泰来,逐步走上快车道。进入快速发展期,各行各业产生了质的改变,量的飞跃,可谓是黄金岁月。工商实业兴旺发达,多种经营硕果累累,科教文化业绩非凡,优秀学子不断涌现。真是群星闪烁,光彩照人,凡此种种谱中均有记载”。
透过家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
作者:郁仙渡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9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09:52 | 只看该作者
马姓与无锡

12
 
  马姓是大姓,大中华族谱网中介绍,马姓总人口约1500万人,占了全国人口的1.18%,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四大姓。马姓在黄河沿岸和东北地区较多,在无锡一带的马姓人氏也不少。无锡成立了马氏宗亲联系会,马淼根、马家驹、马伟建等马氏后代正在为马姓修谱而忙碌。日前,本报与几位老先生相约惠山古镇,在马年里,聊一聊无锡马姓的来源和传奇故事。

  马姓来源有几说

  赵马一家
  马姓起源于战国时的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把马服这个地方封给了赵奢,并封他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曾因纸上谈兵而闻名。赵孝成王七年,秦国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垒,赵王不顾赵奢家人反对,起用赵括。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军四十五万将士死亡,国力大为衰弱。战争过后,赵奢家族内部也非常自责,赵奢之孙赵兴羞于与“纸上谈兵”的伯父赵括为伍,崇尚爷爷马服君的高风亮节,决心弃赵改姓“马服”,后又去服为“马”,尊爷爷马服君赵奢为马姓始祖。所以,马姓来自于赵姓,赵马本是一家。
  马氏后人到了东汉时,出过著名的将领——伏波将军马援,他东征西讨,以马革裹尸而闻名天下,为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南方的许多马姓多是由马援南征时带去,而且许多人原来并不姓马,但因钦佩统帅而改姓为马。
  此“马”与彼“马”
  马姓是中国姓氏中来源最为复杂的姓氏之一。有许多含“马”字的复姓,像司马、巫马、白马、乘马、马矢、马质、趣马等,后大多数改复姓为单姓马。在无锡的马姓中,有一些就来自于“司马”。马淼根表示,他们在修谱过程中,曾碰到过不少“司马”一族,尽管他们也姓马,但实际上是省略说法。在这些马姓人的家谱中明确表示他们出自“司马”。较有意思的是,这些生前姓“马”的人,逝世后,家中的牌位上还是要加上“司”字,恢复“司马”之姓。

  无锡“四脚马”支派

  无锡的马氏尊扶风马援为一世祖,有人趣称为“四脚马”,也就是“扶风马”。在1902年写成的《锡山马氏统谱》(现存无锡图书馆)中载:一世祖马援传至34世孙,元末明初分别由金陵、溧阳迁居无锡,为无锡马氏六支第一世祖。无锡六支马氏均为马载、马戬之后。清末谱载无锡马氏:“统六支,越十三县。曰虹桥、九里泾、大石桥、延祥、青旸、漕湟泾,此六支者所始分也。曰锡金、武阳、宜、荆、江、靖、常、昭、长、元、吴等。此十三县者,马氏所继迁也。”
  无锡马氏六支分布较广,简述如下。虹桥支:由马圣全迁居而来,为马援34世孙。元末由金陵迁夕邑。一说从上元迁夕邑虹桥之北,为虹桥支第一世。无锡的马氏宗亲会有人考证虹桥在学前街的“王兴记馄饨店”处,以前有里城河,该桥就在店前,称虹桥下。这一支马姓分布在吉祥桥、陡门里、小三里桥等。九里泾支:是马氏“泰瞻公”首住地,他也是马援34世孙。由溧阳迁锡山东里,三传迁居九里泾,至今没有考证到确实地点,有人认为就在锡北“九里河”一带。该支分布在巡桥、藕塘桥、八士桥、钱桥、东安庄等。大石桥支:马援34世孙马亮分出。当时从由溧阳迁居锡邑学东大石桥(地处中山路上的原三房桥,旧时的大石桥),传至10世迁南门外大石桥,为大石桥支第一世。该支分布在塘头、荡口、席祁庄、施家庄、江阴等。延祥支:由马援34世孙马真一迁出。元末明初由溧阳迁居夕邑延祥乡,即无锡甘露乡、后塘里杨巷一带。青旸支:始祖为马志兴,他是马真一弟,祖同延祥支,由溧阳迁居江阴青旸,赘入王氏,遂世居为青旸支第一世。子孙延及江阴各地。漕湟泾支:由马援34世孙马通甫而来。由溧阳迁居锡邑治东石皮巷,七传至马鳌迁居南郊漕湟泾为一世祖。这一支马氏分布在漕湟泾、倪巷、东门尤渡里、吴塘门、北塘等。
  有人表示,从以上六支马氏看,无锡马氏之间时间跨度大,支间关系相去甚远。虹桥支、九里泾支与其他四支1300多年前是一家。延祥支与青旸支最近,是34世亲兄弟,也隔600多年了。空间跨度亦大,择十三县。
  无锡马氏从元朝末年迁锡的规模似乎较大。不过,现有的一些资料也显示,早在西晋时,无锡地区已有马氏族人居住,浙江浦阳的族谱显示,永嘉元年(307年)马氏祖先“马裕公”由无锡新河口迁居浦阳,生活至今。而江西乐平马氏宗亲有记载,宋代时,当地一支马氏迁居江阴军、花山。

  惠山古镇的
  马氏遗存

  令马姓人自豪的是,在惠山古镇上,与这一姓氏有关的遗存有两处,在各姓中并不多见。其一为马文肃公祠,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直街。透过窗格可以看到其间的太虚阁,池塘掩映相当幽雅。据马氏后人介绍,该祠堂有五开间,规模较大,是数一数二的奉旨敕建、春秋给帑遗官祭祀的祠堂。
  马文肃公叫马世奇,锡山马氏延祥乡支马真一公第十世孙。明代万历年间人,天启辛酉(1621)恩贡试第一,为官清廉,朝野有声誉。晚年勤王,多所计谋,皇帝称善采纳。先后辞却三万余金,嘱将赠金作修桥补路等慈善事业。回乡时遇到旱灾和蝗灾,世奇就说服无锡县官张志忠设立粥厂,施舍饥民救灾。明末,清兵入关,马世奇面对山河破碎,君亡国破,复兴无望之际,给家人子孙留下遗书,并将所作文集二十余册,嘱仆人许达携归故乡。马世奇然后面对宫阙拜曰:“臣不能报国,以死谢陛下”,与两位夫人朱氏、李氏自缢而亡。家人购得无锡惠山直街王园太虚阁以停厝(后在阁址建祠),清朝敕建专祠于惠山直街,赐祭田七十亩,并免除子孙一切杂项差役,奉旨春秋派官吏致祭。
  古镇上另一处遗迹为马贞女坊,纪念的是明代一位叫马大宝的女子。她出身书香门第,十二岁时丧母,由于父亲在外做生意,不得已住到母舅家,母舅子名阿金,已聘有妻室,素无赖,整天游手好闲,对居住在家的表妹不怀好意。一天晚上,阿金潜伏登上马大宝所住阁楼,强逼不从,以被头蒙其头部,扼其咽喉,大宝气绝而死。此事败露后,范阿金被斩首。事后,邑人秦缃业为马贞女撰写墓碑,碑文为《马贞女传》,称其为“玉质冰操有如此,其身虽死名未灭”。
  (黄孝萍 编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9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07:38 | 只看该作者
他,朴实如泥土,平凡似小草,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爱无疆,乐于奉献”的故事。他,就是马淼根,一位普通的居民。现年69岁的他,在工作时期,是一位出色的基层干部,1975年起先后担任过锡山市航运公司133、131、107船队队长,197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担任了苏锡实业总公司挂机大队大队长,在职期间,马淼根先后被评为锡山市交通系统“十佳标兵”及市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2001年3月,老马光荣退休了。2002年拆迁后,老马住进了春潮花园,担任起了社区的一名党小组长,退休之余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继续发挥着余热。要说老马做过的好人好事,那真是讲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一、马氏拖把,年复一年的爱心奉献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马氏拖把”,39年的航运生涯使老马练就了一手扎拖把的绝活,在退休后的这些年里,老马经常义务为社区居民扎拖把。大家只要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拿到老马家,不到20分钟,一个经久耐用的拖把就扎好了,周围居民无不交口称赞。除此以外,老马还自己出钱买来材料扎成拖把送给社区的一些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年付一日的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送去一份温暖。这些年来,老马光义务送出的各种拖把就有100多把。


  二、慈善募捐,义不容辞的爱心传递


  如果说“马氏拖把”见证了老马的无私奉献,那遇到居民有什么困难求助,他更是二话不说,带头就上。2013年6月25日,家住春一社区37号102室的陈小萍因脑中风及红斑狼疮并发症,生命垂危。老马得知后,即刻就着手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爱心倡捐活动,同时带头捐助了500元。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征集社区居民的爱心,老马编辑打印了几十份捐款倡议书,“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一元两元不嫌少,十元百元显情操”印着一句句朴实话语的传单在社区左邻右里之间传递着,也传递回一份份饱含深情的爱心捐款。在老马的倡议发动下,街坊邻里共筹集了爱心捐款五千余元。


  三、关爱老幼,不厌其烦的“好管闲事”


  老马不仅对左邻右舍关怀备至,对于陌生的困难者,也是不厌其烦,仗义相助。2013年4月14日晚,老马在饭后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位哭泣的小男孩。询问后得知,小男孩骑车摔伤了脚,回不了家,也联系不了家人。了解情况后,老马按照小男孩给的电话号码给他家里打电话,却发现无人接听。于是老马一边让小男孩不要乱动,耐心等待,一边步行急忙往小男孩家里赶。由于小男孩的家人已经开始四处寻找了,老马来来回回寻找了多次,才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小男孩的妈妈,才成功的将小男孩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万幸的是,小男孩骨折的脚由于救治及时,康复的很好。像这样遇到迷路或受伤回不了家的小朋友,老马每年都要帮助好多次;“好管闲事”、乐于助人的品格已经深深融入了老马的血液之中。


  四、道德寻访,挺身而出的铿锵正义


  另外,老马还参加了新区组织的道德巡访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和谐、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和社会公德。一次,一辆外地卡车倒车时竟把车身倒向绿化地,已经撞倒了一颗小树,眼看着又要撞上另一颗树。这时老马正好下楼发现,急忙冲向车辆后面挡住不让倒车,外地驾驶员骂骂咧咧,老马就是不肯让步,汽车只得向前开走了。像这种“闲事”,老马每年都要遇到好多次,每次都要挺身站出来管一管,说一说,评一评。老马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有这个神圣职责,你不说,我不管,这个社会就要乱。2013年,在新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老马作为道德巡访员,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每天奔波在新区的各个角落,把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和谐画面拍摄下来提供给新区文明办,通过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地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马氏家谱》,全心投入弘扬传统文化


  马淼根家有一部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无锡马氏家谱》,“文革”中家人因恐惧将其焚毁。眼下盛世修谱热潮迭起,老马对自己家庭的历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成为市祠堂文化研究会的一员。但他发现《无锡马氏家谱》竟成了珍本,除上海图书馆有完整一套外,无锡图书馆中的一套还缺两册。他多年寻访发现,无锡民间也仅有零星数支藏有分支谱系。据他考据,无锡马氏以东汉大将马援为始祖,元末从溧阳方向迁来,有六大支,估计现在总人口至少有10万。被录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无锡籍马姓者也有十几位。2001年开始,马淼根开始了《无锡马氏家谱》的续修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刻苦自学谱牒知识,并多次参加了“世界马氏大会”。为了无锡地区的马氏家谱进一步完整齐全,老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到处搜寻马氏家族的后代,走遍了无锡一市三县的角角落落,走访全市各乡镇、街道,遍访马姓老人,传播修谱知识。他还特地买了一套电脑,学会了资料输入,尽最大力量把无锡地区的马氏家谱修全修齐,目前已修订家谱9部之多,为继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淼根常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社区做一点实在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夕阳之余热,这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榜样,老马遵循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准则,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相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无数这样的老党员,他们既有着“无私、乐观、热情”的共产党员优良传统,又兼有普通居民“朴实、执著、肯干”的品格。只要我们大家携手起来,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传扬无私的奉献精神,那将必然能奏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和谐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9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06:57 | 只看该作者
马淼根当选2015年一季度“无锡好人”
来源:无锡新区旺庄街道  | 2015-04-11 编辑:Ula
分享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2015年一季度“无锡好人”名单已经揭晓,旺庄街道马淼根同志光荣当选敬业奉献类“无锡好人”。

马淼根,一位家住春潮园一区的普通居民,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爱无疆,乐于奉献”的故事。现年69岁的他,在工作时期,是一位出色的基层干部,1975年起先后担任过锡山市航运公司133、131、107船队队长,197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担任了苏锡实业总公司挂机大队大队长。在职期间,马淼根先后被评为锡山市交通系统“十佳标兵”及市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如今,老马已光荣退休,但作为一名“人老心不老,退岗不退色”的老先进,他的生命之树在奉献和执着的浇灌下绽放出了特有的魅力和风采。

附:马淼根事迹

一、马氏拖把,年复一年的爱心奉献。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马氏拖把”,39年的航运生涯使老马练就了一手扎拖把的绝活,在退休后的这些年里,老马经常义务为社区居民扎拖把。大家只要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拿到老马家,不到20分钟,一个经久耐用的拖把就扎好了,周围居民无不交口称赞。除此以外,老马还自己出钱买来材料扎成拖把送给社区的一些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年付一日的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送去一份温暖。这些年来,老马光义务送出的各种拖把就有100多把。

二、慈善募捐,义不容辞的爱心传递。

如果说“马氏拖把”见证了老马的无私奉献,那遇到居民有什么困难求助,他更是二话不说,带头就上。2013年6月25日,家住春一社区37号102室的陈小萍因脑中风及红斑狼疮并发症,生命垂危。老马得知后,即刻就着手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爱心倡捐活动,同时带头捐助了500元。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征集社区居民的爱心,老马编辑打印了几十份捐款倡议书,“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一元两元不嫌少,十元百元显情操”印着一句句朴实话语的传单在社区左邻右里之间传递着,也传递回一份份饱含深情的爱心捐款。在老马的倡议发动下,街坊邻里共筹集了爱心捐款五千余元。

三、关爱老幼,不厌其烦的“好管闲事”。

老马不仅对左邻右舍关怀备至,对于陌生的困难者,也是不厌其烦,仗义相助。2013年4月14日晚,老马在饭后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位哭泣的小男孩。询问后得知,小男孩骑车摔伤了脚,回不了家,也联系不了家人。了解情况后,老马按照小男孩给的电话号码给他家里打电话,却发现无人接听。于是老马一边让小男孩不要乱动,耐心等待,一边步行急忙往小男孩家里赶。由于小男孩的家人已经开始四处寻找了,老马来来回回寻找了多次,才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小男孩的妈妈,才成功的将小男孩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万幸的是,小男孩骨折的脚由于救治及时,康复的很好。像这样遇到迷路或受伤回不了家的小朋友,老马每年都要帮助好多次;“好管闲事”、乐于助人的品格已经深深融入了老马的血液之中。

四、道德寻访,挺身而出的铿锵正义。

另外,老马还参加了新区组织的道德巡访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和谐、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和社会公德。一次,一辆外地卡车倒车时竟把车身倒向绿化地,已经撞倒了一颗小树,眼看着又要撞上另一颗树。这时老马正好下楼发现,急忙冲向车辆后面挡住不让倒车,外地驾驶员骂骂咧咧,老马就是不肯让步,汽车只得向前开走了。像这种“闲事”,老马每年都要遇到好多次,每次都要挺身站出来管一管,说一说,评一评。老马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有这个神圣职责,你不说,我不管,这个社会就要乱。2013年,在新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老马作为道德巡访员,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每天奔波在新区的各个角落,把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和谐画面拍摄下来提供给新区文明办,通过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地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马氏家谱》,全心投入弘扬传统文化。

马淼根家有一部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无锡马氏家谱》,“文革”中家人因恐惧将其焚毁。眼下盛世修谱热潮迭起,老马对自己家庭的历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成为市祠堂文化研究会的一员。但他发现《无锡马氏家谱》竟成了珍本,除上海图书馆有完整一套外,无锡图书馆中的一套还缺两册。他多年寻访发现,无锡民间也仅有零星数支藏有分支谱系。据他考据,无锡马氏以东汉大将马援为始祖,元末从溧阳方向迁来,有六大支,估计现在总人口至少有10万。被录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无锡籍马姓者也有十几位。2001年开始,马淼根开始了《无锡马氏家谱》的续修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刻苦自学谱牒知识,并多次参加了“世界马氏大会”。为了无锡地区的马氏家谱进一步完整齐全,老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到处搜寻马氏家族的后代,走遍了无锡一市三县的角角落落,走访全市各乡镇、街道,遍访马姓老人,传播修谱知识。他还特地买了一套电脑,学会了资料输入,尽最大力量把无锡地区的马氏家谱修全修齐,目前已修订家谱9部之多,为继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淼根常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同志,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社区做一点实在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夕阳之余热,这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榜样,老马遵循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准则,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相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无数这样的老党员,他们既有着“无私、乐观、热情”的共产党员优良传统,又兼有普通居民“朴实、执著、肯干”的品格。只要我们大家携手起来,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传扬无私的奉献精神,那将必然能奏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和谐乐章!


本文地址:http://www.taihuwang.com/zixun/4605.html
1.太湖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马淼根当选2015年一季度“无锡好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5-18 13:17 , Processed in 0.1047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