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谱概论转载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0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0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09: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谱概论
第一节  先儒名人论家谱
一、司马迁论谱:
原文: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译文:谱牒,是一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一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啥区别呢?
注: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思想家。
二、文天祥论谱:
原文: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
译文:家族有谱牒,好比国家有史乘,国史记录的是实事,就好比族谱序昭穆一样重要。
注: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思想家、政治家。
三、程子论谱:
原文: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有天良须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余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月无统虽至亲变薄也。
译文:管理和统一所有人的思维、树立纯朴的风俗,使人不健忘根本,就要了解族谱的世系和建立宗子的轨制。又说:要是宗子的轨制没有了,后辈子孙还有谱牒可以查,谱牒没有了,这个家族就不知是怎么样的。因为世界上没有1个一百年不分散的家,这血统的交谊若没有族谱来维系,这至亲的交谊就慢慢地会冲淡了。
注:程子 北宋哲学家、教诲家。
四、苏老泉论谱:
原文: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译文: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注:苏老泉(1009-1066年)原名苏洵,北宋散文家。
  五、欧阳修论谱:
原文: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
注:欧阳修(1007-1072年)又名欧阳永叔,北宋思想家、史学家。
     六、朱熹论谱:
原文: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以是叙天伦敦教科书也而谱牒尤宗其法。
译文:过去有聚大家庭和小族集居的习惯,这是便于建立家庭深厚的血统感情;而谱牒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和加深这一血统的接洽。
注: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思想家、诗人
     七、胡五峰论谱:
原文:甚矣谱牒之不可不作也谱牒作则昭穆有序而疏戚不遗否则很多世代之下族愈繁而谊愈薄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如涂入者鲜矣。
译文:最重要的事是谱牒不可不修。因为有了谱,先辈的上下次序不会紊乱,亲疏的伦次也不会遗漏。不然到了很多世代然后,族支就要加多,而宗支的交谊更加稀薄,有喜事也不去相庆,有丧事也不去关心悼唁,不知这至亲是出于一脉相传,反而与路上碰见的生疏人一样,如许的事是不少的。
注:胡五峰(又名胡宏) 南宋学者。
     八、章学诚论谱:
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州县,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尔后有家,比家尔后有国,比国尔后有天下。
其不肖百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悠缪模糊,不可胜言。其清门华胄,则门阀相矜,私扬名字……以至李必陇西,刘必沛国,但求资望,不问起根,则有谱之弊,不如无谱。
注:章学诚(1738-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
     九、程瑶田论谱:
程谱之作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使散无友纪不能立宗法以统之者,而皆笔之于书。然后一披册焉,不啻大伯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群居和壹于一堂之上也。夫所说的大宗收族者,盖同姓从宗合族属,合之宗子家序昭穆也。今乃序其昭穆合而载之族谱中。吾故曰:族谱之作,与宗法相为表里者也。
注:程瑶田(1725-1814年)清代著名学者,
十、梁启超
欲考族制社团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注定的岁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灭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注:梁启超( 1873-1929年,)著名史学家
第二节  历代帝王论家谱
一、李世民阐述:
以谱为镜可以知兴盛和衰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长短。
注:李世民(599-649年)即唐郡守,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二、宋朝:宋宁宗修谱圣诏:
原文: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沦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子孙很多世代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联之以是改望于天下者。
----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端月强圉单阏日诏
三、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修谱圣诏
原文: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霄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朔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先哲敦朴原本,懋昭上理;虽礼乐俟清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拨,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士钦哉,母忽腾意!
译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安抚人民。但每晚战兢,惟恐难保永久。又问过别人意见,认为大家都具有天理天良,务必要订立规矩,引度她们,要防止急躁图快,看来要完成维护新朝的任务,就要追本溯源,从咱们祖先父辈那里寻觅治国之道,实行前辈的德贤,忠诚于本源,劝恳地批注道理。虽有历代礼乐法规,等待人们世世代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人多疑杂,不能人人都自发克制自己,振作起来,怎么办?要使不淳厚的人从此发奋图强,必需用家谱祖训教诲她们,才能成为全国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负我的意愿。
---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上元日诏
四、清朝:清爱新觉罗福临乡谱诏:六训
原文: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节厚风俗。
译文:修谱的目的是:敦促人们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以重视搞好父子、夫妇、兄弟、伴侣的瓜葛,踏实对待宗族,以显示内部的敦睦,教训孩子的年青人,禁止她们为非作歹,明白礼貌和忍让,以养成深厚的良好习惯。
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敦睦乡里,教训祖孙;备安生理,无作非为。
五、清康熙家训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长幼,笃宗族以照雍睦。
和乡党以和解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黉舍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谦逊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陷以全善良。
惩逃犯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防盗贼,解警岔以重身命。
第三节:领袖论家谱
一、 孙中山论家谱、
中国人最崇拜的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就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人的共同体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纪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图发达,谋保存之宝贝也,希吾族辈把家族宗族理念发扬光大之,推所致于国族也。
族谱记述中华人的共同体由宗族团结扩展到人的共同体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理念,应该加以利用。
                              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阐述)
    中国国民和国家布局,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理念,深切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整个家族被杀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食隔离,不由自主拼命奋斗。有了国家团结,还怕啥子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摘自《建国方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大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摘自1912年3月,孙中山祭黄帝陵词)
二、蒋介石修家谱
蒋介石不论在外如何地威严,但是对家乡人却始终怀着浓浓的感情。孝敬父母、修桥铺路、修谱续宗、溪口建设、对家乡人的扶植等,他都做得很好。在众多公益事业中,首推他对家谱修订的认真,得到了众乡亲的称道。
  在蒋介石出生的第二年,蒋氏的家谱修订过一次。后来,在他当了"粤军总部作战科主任"的时候,家谱又重修一次,这时雄心勃勃的蒋介石对重修的家谱表现出明确的不满意,核心的问题是家谱上没有显赫一时的先辈,过于平凡,难以衬托出后辈的不平凡。为了光宗耀祖,家谱按蒋介石的意见重修。
  1943年11月,在抗日烽火燃烧正浓的年代,这时蒋的家乡奉化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敌占区。他派儿子蒋经国,秘密化装回到家乡溪口,冒着日机炮火轰炸的危险,将家谱偷偷运出浙江,经过江西,辗转四川,最后到达重庆。正如蒋介石在《先系考序》中说的那样,经过"三复循诵,几忘寝食",详校了天台龙山蒋氏家谱与鄞县横山蒋氏、奉化蒋氏两家谱之异同后,认为鄞县和奉化两谱要比龙山谱更可信。就这样,蒋家就在奉化找到了祖宗源头。
  到1948年上半年,按照家谱每30年修订一次的习惯,才出任总统的蒋介石当然更有理由重修家谱,具体由蒋经国负责,让蒋介石的头号文胆、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兼国策顾问、有"文章机器"之称的陈布雷任总编纂,聘请了几位历史专家专事修谱工作,终于查清了蒋家在宁波的祖根,北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府位于采莲桥蒋家带,白水巷附近的蒋家祠堂就是蒋家所有,奉有蒋浚明的牌位。以后历代蒋家的祖坟都在奉化附近,所以奉化的蒋家就是从宁波过去的一支。蒋介石得知祖"根"已查到,非常高兴,当晚破例饮了酒。1948年5月16日,蒋家祠堂落成时,他又在日理万机中,特意从南京赶到家乡主持竣工典礼。还于1949年正月初一,派蒋经国到宁波蒋家祠堂、天童山的蒋宗霸(蒋浚明的祖父、被称为"摩诃太公")墓祭扫认祖归宗。至此,蒋家的家谱正式得到确定。
  蒋介石订立家谱,就是为了把"蒋家人"都联系到一棵血缘之树上,使得他们愿意为蒋效力,帮自己的族人打拼天下。蒋介石对修订家谱如此重视,也是在权力到达顶峰之际,对精神寻根以及文化溯源的需要。由此可见,蒋介石的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极为浓厚。
三、毛泽东论家谱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毛主席饶有兴味地阅览了由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从这部族谱中,他了解了毛氏的渊源,这才明白了族谱的重要性。知道了毛家的历史后,他恍然悟出了如许一个道理。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宝贵的资料。
      ----摘自毛泽东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展会议上的讲话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四、周恩来总理论国、论家与查谱认亲
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起头。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烈地爱家乡,热烈地爱祖国。
             ----摘自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五、江泽民论族谱
    尊重和怀念祖宗功业,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一种美好的品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那个人的共同体还有啥希望?族谱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社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江泽民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六、胡锦涛赠家谱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代表团,进行首度访问大陆的搭桥之旅,胡锦涛总书记准备了一份秘密礼物,将一份宋楚瑜家族在湖南湘潭的族谱在瀛台夜宴亲自送给宋楚瑜,让他十分感动。
根据了解,胡锦涛相当有心,嘱咐专家费尽千辛万苦,历经考证搜寻把宋楚瑜家族近2、3百年的族谱全都网罗在内,将各个谱系有系统的搜寻,看起来相当详实,这也是宋楚瑜第一次看到如此完整的族谱。甚至连宋的姐姐都在名单当中。族谱全部以线装本制成,高度超过一米。这让宋楚瑜相当感动,而这份族谱现在珍藏在家中,成为宋家的“传家之宝”,当时的宋楚瑜,则是回赠一幅国画大师欧豪年的画作。直到五年后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拜会宋楚瑜时提到胡锦涛主席5年前赠送的族谱,想到自己的父亲和家乡的亲人,鼻子为之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赶紧拿出手帕擦拭湿润的眼眶。
第四节  编者导言
      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国史乃国之根本,家谱乃家之根本;无史不成国,无谱不成族。所以编修家谱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一、家谱编撰的历史意义,
敛古今孝贤之事迹以为我今人之楷模
集历史圣人之言行以为我俗人之镜鉴
聚昊天神灵之威力以佑我凡人之平安
汇天下大师之文萃以增我愚人之智慧
启迪童年心灵如镜 增长少年智慧无穷
指导成年治家有方  安慰老年增寿养神
鞭策官员清正廉洁  引导百姓厚德载物
激励好人上善若水  劝导恶人立地成佛
本家谱编撰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总结姓氏族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使本家族后代能够了解本家族的根源和历史变迁,了解本家族有那些光荣传统,有那些思想精神需要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从而促进后代,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以使本家族更加繁荣壮大,蓬勃发展,立于民族之林。
二、编修家谱的现实意义
(一)、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家谱的意义在于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到那里去,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修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 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博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骄奢淫逸,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凝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了奉先思孝,也为了承先启后,不忘根本,修一部家谱,留传后世,将是无与伦比的大贤、大孝、善德、奇功,必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有人说一部完善的家谱就是半部中国历史,我认为这话并不夸张。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的,没有家族就没有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一个国家没有国史,是这个国家的悲哀,一个家族没有家族史,是这个家族的悲哀。家族史(谱)是体现一个家族文化的象征。是记述家族历史的载体,是家族历代人查考与研究本家族发展(兴衰)的依据,是家族历代人前赴后继,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传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典籍,是无限延续生命的灵魂。
三、本套家谱的的内容简介:
一代豪杰 十大精英 百家诸子 千古圣贤卓尔不群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治世格言 警世忠言集成大全
民法民规 家训家规 经典文萃 圣人教诲尽在其中
佳山秀水 名胜古迹 天上神仙 地上人皇浏览不尽
本谱共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
第一卷—《治家通鉴》,缅怀先祖,启迪后人,治家镇宅,世代传承。
本卷主要囊括了家谱概论、大中华历史通鉴、姓氏渊源、传统治家经典文萃、家训、家规、传统民间事务、应用文书、起名备考录、中国礼仪大全、中国节日大全、民俗宗教神仙通鉴、孝子贤媳、民法民规、名山名水、名人民事等章节。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家族发展史、儒学典籍(家训)、法学典籍(家规、民法),以及《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弟子规》、《孝经》、《古今贤文》、《孔子名言》、《警世名言》、等中国古今圣贤启蒙、教育的经典名作、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人物、事件、及礼仪、文书、节日、神仙、孝子贤媳谱等文章故事,并包含了民法民规,名山名水,名人名事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文章、人物、故事,旨在教育后人以前辈英雄的事迹为榜样,以前辈圣贤的教导为左右铭。做一个懂得中国传统礼教道德,懂得现代法律法规、通晓中国人文地理、通晓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事,从而做一个博古通今、道德高尚,遵法守规,能文善武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古今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但愿这种天性的意愿能在历代后人的身上生根、保持、发展,前赴后继,世代永传,以其家一个家族的文明构建整个社会的文明。这才是编写本书的根本目的。
第二部《世系总览》正本清源,寻根问祖,一统血脉,情同手足。
炎黄子孙,根支分明,世系缜密,有序不紊
本卷是家族谱的核心内容,是展示家族历代上、下、左、右血缘关系、亲疏关系的命脉线,世系表的编制直接关系到查阅的方便与否,本家谱系表的编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体例格式,综合应用了宝塔式叠峰式手法使得数代人数千人一表贯穿,一目了然,易查易记,使用方便。是当前最为简明易懂的世系关系表现方式。
第三卷—《族人履历》人生百年,过眼云烟,立此存照,后世纪念。
承前启后,履历清楚,今生后世,子孙详知
本卷与第二卷配合使用,在第二部的人名顶端有编号,根据编号可直接在《生平履历》中查到该人所在的位置。主要记载宗族历代每个人的简历(包括出生年、月、日、时辰,从事过什么工作,死后坟地或骨灰寄存何处)。用于查询每个人的生、瘁时辰,生平履历,以便对重要时间事件加以纪念。
第四卷—《英贤传记》扶正抑斜,贬恶扬善,名人美德,千古流传。
忠臣孝子,名士英贤,载入家谱,后人为范。
本卷重点介绍家族中的名人、能人——社会名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学者、教授、)名师、名医、清官(包括村官和村官以上的各级要职官员,要求清正、廉洁,平易近人、一心为平民办好事,民众拥护爱戴,)优秀业家、致富带头人、慈善家、公益事业热心人、学业有成者以及全体族人称颂的各方面英才(硕士以上)的辉煌历程。旨在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启迪教育本族后人。
四、本谱编撰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荣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家族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记载历史的文体形式之一。在文化发达地区,自有文字记载随之就有家族谱的诞生。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自古至今基本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家族谱。近年来编修家族谱又成了北方地区的一个新的势不可当的时代潮流,本族谱的编撰就是在这一潮流中诞生的。
五、家谱编撰的主要目的:前面说过一个人的一生短则几十年,长则百年足矣,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像一颗流星划过。人们常说“青史留名”。“青史留名”是极少数对整个民族有特殊贡献的人,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如果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本家族的历史上也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死后几年最多几十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就太可悲了。由此编撰本家族谱的目的就是饮水思源,把我们每个人的先祖(包括我们及我们的后代)的名字和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不枉我们在世上来过一趟。同时也是体现家族文明、文化发达和发展,不废典忘祖的象征。
六、家谱编撰的重要遵旨:去伪存真,尊重史实。取其精华,抛其糟粕,把一些有悖法律,有碍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陈规陋习废弃掉,把一些对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光荣传统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对有史实记载的人物和事件尽量尊重史实,对史无可考之阶段的人物和事件尽量以旁史推论和民间传说进行补缺,以达到家族史的完整性。
第一编  家谱概论
第一节  先儒名人论家谱
一、司马迁论谱:
原文: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译文:谱牒,是一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一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啥区别呢?
注: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思想家。
二、文天祥论谱:
原文: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
译文:家族有谱牒,好比国家有史乘,国史记录的是实事,就好比族谱序昭穆一样重要。
注: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思想家、政治家。
三、程子论谱:
原文: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有天良须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余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月无统虽至亲变薄也。
译文:管理和统一所有人的思维、树立纯朴的风俗,使人不健忘根本,就要了解族谱的世系和建立宗子的轨制。又说:要是宗子的轨制没有了,后辈子孙还有谱牒可以查,谱牒没有了,这个家族就不知是怎么样的。因为世界上没有1个一百年不分散的家,这血统的交谊若没有族谱来维系,这至亲的交谊就慢慢地会冲淡了。
注:程子 北宋哲学家、教诲家。
四、苏老泉论谱:
原文: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
译文: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注:苏老泉(1009-1066年)原名苏洵,北宋散文家。
  五、欧阳修论谱:
原文: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
注:欧阳修(1007-1072年)又名欧阳永叔,北宋思想家、史学家。
     六、朱熹论谱:
原文: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以是叙天伦敦教科书也而谱牒尤宗其法。
译文:过去有聚大家庭和小族集居的习惯,这是便于建立家庭深厚的血统感情;而谱牒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和加深这一血统的接洽。
注: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思想家、诗人
     七、胡五峰论谱:
原文:甚矣谱牒之不可不作也谱牒作则昭穆有序而疏戚不遗否则很多世代之下族愈繁而谊愈薄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如涂入者鲜矣。
译文:最重要的事是谱牒不可不修。因为有了谱,先辈的上下次序不会紊乱,亲疏的伦次也不会遗漏。不然到了很多世代然后,族支就要加多,而宗支的交谊更加稀薄,有喜事也不去相庆,有丧事也不去关心悼唁,不知这至亲是出于一脉相传,反而与路上碰见的生疏人一样,如许的事是不少的。
注:胡五峰(又名胡宏) 南宋学者。
     八、章学诚论谱:
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州县,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尔后有家,比家尔后有国,比国尔后有天下。
其不肖百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悠缪模糊,不可胜言。其清门华胄,则门阀相矜,私扬名字……以至李必陇西,刘必沛国,但求资望,不问起根,则有谱之弊,不如无谱。
注:章学诚(1738-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
     九、程瑶田论谱:
程谱之作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使散无友纪不能立宗法以统之者,而皆笔之于书。然后一披册焉,不啻大伯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群居和壹于一堂之上也。夫所说的大宗收族者,盖同姓从宗合族属,合之宗子家序昭穆也。今乃序其昭穆合而载之族谱中。吾故曰:族谱之作,与宗法相为表里者也。
注:程瑶田(1725-1814年)清代著名学者,
十、梁启超
欲考族制社团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注定的岁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灭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注:梁启超( 1873-1929年,)著名史学家
第二节  历代帝王论家谱
一、李世民阐述:
以谱为镜可以知兴盛和衰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长短。
注:李世民(599-649年)即唐郡守,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二、宋朝:宋宁宗修谱圣诏:
原文: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沦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子孙很多世代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联之以是改望于天下者。
----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端月强圉单阏日诏
三、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修谱圣诏
原文: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霄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朔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先哲敦朴原本,懋昭上理;虽礼乐俟清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拨,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士钦哉,母忽腾意!
译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安抚人民。但每晚战兢,惟恐难保永久。又问过别人意见,认为大家都具有天理天良,务必要订立规矩,引度她们,要防止急躁图快,看来要完成维护新朝的任务,就要追本溯源,从咱们祖先父辈那里寻觅治国之道,实行前辈的德贤,忠诚于本源,劝恳地批注道理。虽有历代礼乐法规,等待人们世世代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人多疑杂,不能人人都自发克制自己,振作起来,怎么办?要使不淳厚的人从此发奋图强,必需用家谱祖训教诲她们,才能成为全国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负我的意愿。
---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上元日诏
四、清朝:清爱新觉罗福临乡谱诏:六训
原文: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节厚风俗。
译文:修谱的目的是:敦促人们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以重视搞好父子、夫妇、兄弟、伴侣的瓜葛,踏实对待宗族,以显示内部的敦睦,教训孩子的年青人,禁止她们为非作歹,明白礼貌和忍让,以养成深厚的良好习惯。
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敦睦乡里,教训祖孙;备安生理,无作非为。
五、清康熙家训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长幼,笃宗族以照雍睦。
和乡党以和解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黉舍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谦逊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陷以全善良。
惩逃犯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防盗贼,解警岔以重身命。
第三节:领袖论家谱
一、 孙中山论家谱、
中国人最崇拜的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就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人的共同体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纪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图发达,谋保存之宝贝也,希吾族辈把家族宗族理念发扬光大之,推所致于国族也。
族谱记述中华人的共同体由宗族团结扩展到人的共同体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理念,应该加以利用。
                              (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阐述)
     中国国民和国家布局,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理念,深切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整个家族被杀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食隔离,不由自主拼命奋斗。有了国家团结,还怕啥子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摘自《建国方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大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摘自1912年3月,孙中山祭黄帝陵词)
二、蒋介石修家谱
蒋介石不论在外如何地威严,但是对家乡人却始终怀着浓浓的感情。孝敬父母、修桥铺路、修谱续宗、溪口建设、对家乡人的扶植等,他都做得很好。在众多公益事业中,首推他对家谱修订的认真,得到了众乡亲的称道。
  在蒋介石出生的第二年,蒋氏的家谱修订过一次。后来,在他当了"粤军总部作战科主任"的时候,家谱又重修一次,这时雄心勃勃的蒋介石对重修的家谱表现出明确的不满意,核心的问题是家谱上没有显赫一时的先辈,过于平凡,难以衬托出后辈的不平凡。为了光宗耀祖,家谱按蒋介石的意见重修。
  1943年11月,在抗日烽火燃烧正浓的年代,这时蒋的家乡奉化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敌占区。他派儿子蒋经国,秘密化装回到家乡溪口,冒着日机炮火轰炸的危险,将家谱偷偷运出浙江,经过江西,辗转四川,最后到达重庆。正如蒋介石在《先系考序》中说的那样,经过"三复循诵,几忘寝食",详校了天台龙山蒋氏家谱与鄞县横山蒋氏、奉化蒋氏两家谱之异同后,认为鄞县和奉化两谱要比龙山谱更可信。就这样,蒋家就在奉化找到了祖宗源头。
  到1948年上半年,按照家谱每30年修订一次的习惯,才出任总统的蒋介石当然更有理由重修家谱,具体由蒋经国负责,让蒋介石的头号文胆、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兼国策顾问、有"文章机器"之称的陈布雷任总编纂,聘请了几位历史专家专事修谱工作,终于查清了蒋家在宁波的祖根,北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府位于采莲桥蒋家带,白水巷附近的蒋家祠堂就是蒋家所有,奉有蒋浚明的牌位。以后历代蒋家的祖坟都在奉化附近,所以奉化的蒋家就是从宁波过去的一支。蒋介石得知祖"根"已查到,非常高兴,当晚破例饮了酒。1948年5月16日,蒋家祠堂落成时,他又在日理万机中,特意从南京赶到家乡主持竣工典礼。还于1949年正月初一,派蒋经国到宁波蒋家祠堂、天童山的蒋宗霸(蒋浚明的祖父、被称为"摩诃太公")墓祭扫认祖归宗。至此,蒋家的家谱正式得到确定。
  蒋介石订立家谱,就是为了把"蒋家人"都联系到一棵血缘之树上,使得他们愿意为蒋效力,帮自己的族人打拼天下。蒋介石对修订家谱如此重视,也是在权力到达顶峰之际,对精神寻根以及文化溯源的需要。由此可见,蒋介石的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极为浓厚。
三、毛泽东论家谱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毛主席饶有兴味地阅览了由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从这部族谱中,他了解了毛氏的渊源,这才明白了族谱的重要性。知道了毛家的历史后,他恍然悟出了如许一个道理。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宝贵的资料。
      ----摘自毛泽东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展会议上的讲话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四、周恩来总理论国、论家与查谱认亲
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起头。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烈地爱家乡,热烈地爱祖国。
              ----摘自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五、江泽民论族谱
     尊重和怀念祖宗功业,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一种美好的品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那个人的共同体还有啥希望?族谱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社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江泽民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六、胡锦涛赠家谱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代表团,进行首度访问大陆的搭桥之旅,胡锦涛总书记准备了一份秘密礼物,将一份宋楚瑜家族在湖南湘潭的族谱在瀛台夜宴亲自送给宋楚瑜,让他十分感动。
根据了解,胡锦涛相当有心,嘱咐专家费尽千辛万苦,历经考证搜寻把宋楚瑜家族近2、3百年的族谱全都网罗在内,将各个谱系有系统的搜寻,看起来相当详实,这也是宋楚瑜第一次看到如此完整的族谱。甚至连宋的姐姐都在名单当中。族谱全部以线装本制成,高度超过一米。这让宋楚瑜相当感动,而这份族谱现在珍藏在家中,成为宋家的“传家之宝”,当时的宋楚瑜,则是回赠一幅国画大师欧豪年的画作。直到五年后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拜会宋楚瑜时提到胡锦涛主席5年前赠送的族谱,想到自己的父亲和家乡的亲人,鼻子为之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赶紧拿出手帕擦拭湿润的眼眶。
第四节  编者导言
      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国史乃国之根本,家谱乃家之根本;无史不成国,无谱不成族。所以编修家谱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一、家谱编撰的历史意义,
敛古今孝贤之事迹以为我今人之楷模
集历史圣人之言行以为我俗人之镜鉴
聚昊天神灵之威力以佑我凡人之平安
汇天下大师之文萃以增我愚人之智慧
启迪童年心灵如镜  增长少年智慧无穷
指导成年治家有方  安慰老年增寿养神
鞭策官员清正廉洁  引导百姓厚德载物
激励好人上善若水  劝导恶人立地成佛
本家谱编撰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总结姓氏族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使本家族后代能够了解本家族的根源和历史变迁,了解本家族有那些光荣传统,有那些思想精神需要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从而促进后代,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以使本家族更加繁荣壮大,蓬勃发展,立于民族之林。
二、编修家谱的现实意义
(一)、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家谱的意义在于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到那里去,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修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 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博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骄奢淫逸,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凝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了奉先思孝,也为了承先启后,不忘根本,修一部家谱,留传后世,将是无与伦比的大贤、大孝、善德、奇功,必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有人说一部完善的家谱就是半部中国历史,我认为这话并不夸张。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的,没有家族就没有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一个国家没有国史,是这个国家的悲哀,一个家族没有家族史,是这个家族的悲哀。家族史(谱)是体现一个家族文化的象征。是记述家族历史的载体,是家族历代人查考与研究本家族发展(兴衰)的依据,是家族历代人前赴后继,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传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典籍,是无限延续生命的灵魂。
三、本套家谱的的内容简介:
一代豪杰 十大精英 百家诸子 千古圣贤卓尔不群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治世格言 警世忠言集成大全
民法民规 家训家规 经典文萃 圣人教诲尽在其中
佳山秀水 名胜古迹 天上神仙 地上人皇浏览不尽
本谱共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
第一卷—《治家通鉴》,缅怀先祖,启迪后人,治家镇宅,世代传承。
本卷主要囊括了家谱概论、大中华历史通鉴、姓氏渊源、传统治家经典文萃、家训、家规、传统民间事务、应用文书、起名备考录、中国礼仪大全、中国节日大全、民俗宗教神仙通鉴、孝子贤媳、民法民规、名山名水、名人民事等章节。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家族发展史、儒学典籍(家训)、法学典籍(家规、民法),以及《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弟子规》、《孝经》、《古今贤文》、《孔子名言》、《警世名言》、等中国古今圣贤启蒙、教育的经典名作、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人物、事件、及礼仪、文书、节日、神仙、孝子贤媳谱等文章故事,并包含了民法民规,名山名水,名人名事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文章、人物、故事,旨在教育后人以前辈英雄的事迹为榜样,以前辈圣贤的教导为左右铭。做一个懂得中国传统礼教道德,懂得现代法律法规、通晓中国人文地理、通晓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事,从而做一个博古通今、道德高尚,遵法守规,能文善武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古今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但愿这种天性的意愿能在历代后人的身上生根、保持、发展,前赴后继,世代永传,以其家一个家族的文明构建整个社会的文明。这才是编写本书的根本目的。
第二部《世系总览》正本清源,寻根问祖,一统血脉,情同手足。
炎黄子孙,根支分明,世系缜密,有序不紊
本卷是家族谱的核心内容,是展示家族历代上、下、左、右血缘关系、亲疏关系的命脉线,世系表的编制直接关系到查阅的方便与否,本家谱系表的编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体例格式,综合应用了宝塔式叠峰式手法使得数代人数千人一表贯穿,一目了然,易查易记,使用方便。是当前最为简明易懂的世系关系表现方式。
第三卷—《族人履历》人生百年,过眼云烟,立此存照,后世纪念。
承前启后,履历清楚,今生后世,子孙详知
本卷与第二卷配合使用,在第二部的人名顶端有编号,根据编号可直接在《生平履历》中查到该人所在的位置。主要记载宗族历代每个人的简历(包括出生年、月、日、时辰,从事过什么工作,死后坟地或骨灰寄存何处)。用于查询每个人的生、瘁时辰,生平履历,以便对重要时间事件加以纪念。
第四卷—《英贤传记》扶正抑斜,贬恶扬善,名人美德,千古流传。
忠臣孝子,名士英贤,载入家谱,后人为范。
本卷重点介绍家族中的名人、能人——社会名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学者、教授、)名师、名医、清官(包括村官和村官以上的各级要职官员,要求清正、廉洁,平易近人、一心为平民办好事,民众拥护爱戴,)优秀业家、致富带头人、慈善家、公益事业热心人、学业有成者以及全体族人称颂的各方面英才(硕士以上)的辉煌历程。旨在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启迪教育本族后人。
四、本谱编撰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荣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家族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记载历史的文体形式之一。在文化发达地区,自有文字记载随之就有家族谱的诞生。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自古至今基本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家族谱。近年来编修家族谱又成了北方地区的一个新的势不可当的时代潮流,本族谱的编撰就是在这一潮流中诞生的。
五、家谱编撰的主要目的:前面说过一个人的一生短则几十年,长则百年足矣,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像一颗流星划过。人们常说“青史留名”。“青史留名”是极少数对整个民族有特殊贡献的人,一般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如果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本家族的历史上也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死后几年最多几十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就太可悲了。由此编撰本家族谱的目的就是饮水思源,把我们每个人的先祖(包括我们及我们的后代)的名字和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不枉我们在世上来过一趟。同时也是体现家族文明、文化发达和发展,不废典忘祖的象征。
六、家谱编撰的重要遵旨:去伪存真,尊重史实。取其精华,抛其糟粕,把一些有悖法律,有碍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陈规陋习废弃掉,把一些对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光荣传统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对有史实记载的人物和事件尽量尊重史实,对史无可考之阶段的人物和事件尽量以旁史推论和民间传说进行补缺,以达到家族史的完整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7 16:26 , Processed in 0.0585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