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革裹尸流芳后世 身遭诬陷难慰平身——马援之冤(3)

[复制链接]

39

主题

39

帖子

17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4: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驰骋疆场,马革裹尸
        马援从交阯回京后,又有两次大规模的出征:一是征乌桓,一是南征诸苗。
马援回京后得知,乌桓正在北边为患,寇扶风,三辅告急,皇家在陕西的陵寝受到威胁。马援回京后只一个多月即自请出征,一是这位老将军报国心切;二是他威望高,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对他在交阯的一些做法进行攻击。马援为了表示效力国家的忠心,避开是非之地,便不顾自身的劳累,毅然请命出征。当时他对自己的朋友孟冀说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话:“今皇上和京师臣民这样隆重地迎劳我,使我很不安。功劳小而赏赐厚,怎么能长久呢?你有什么办法吗?”孟冀说:“愚及。”马援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对马援的豪言壮语极表欣佩。光武帝刘秀答应了马援的请求。建武二十年冬天,马援率军北征乌桓。乌桓本来骚扰陕西一带,但马援并未率兵直扑陕西,而是进军至襄国(今河北邢台)。在一般人看来,似乎不可理解,实际上这是一种很高明的策略。这是因为,乌桓虽在陕西掠,但根据地是今河北的北部。马援不直接去陕西,而且疾趋河北,是一种攻其根本的战略。马援所率领的只有三千骑兵,迅速向北挺进,意在截断乌桓退路。这一招果然很灵,乌桓打探到马援出兵的动向,担心归路被切断,遂仓皇撤去,在陕西的祸患不战自解。马援这次出征,未动一刀一枪,而将陕西的祸患解除,满朝文武对此都十分惊奇,对他的谋略都极表叹服。
        建武二十四年,马援进行了他最后的一次出征,这时他已六十二岁高龄。这次出征的对象是“五溪蛮”。所谓五溪,指雄溪、横溪、西溪、沅溪和辰溪,都是湘西的沅江支流。当时这里聚居着苗族,被称为五溪蛮。他们在上年即据险反叛。刘秀曾命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往讨。刘尚也是刘秀的宿将,以勇武著称,在平蜀中立有大功。他屡经大敌,对五溪蛮这跳梁小丑不以为意,认为一举可平,产生了轻敌情绪。他溯沆江而上,深入险地。五溪蛮探知刘尚深入,粮饷不继,便据险固守,不与刘尚交战。刘尚粮尽,只好引退回。蛮兵则一路追袭,刘尚大败。刘秀颇为惊,便又命大将李嵩、马成率军往攻,亦不能胜,且损失惨重。正当刘秀和满朝文武为此而忧心的时候,马援再次请求出征。光武帝念其年事已高,初不许,但马援连连坚请,自称尚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当场试一试。马援翻身上马,按辔徐行,左右顾盼,精神抖擞。刘秀赞叹道:“这个老翁真精神啊!”遂命马武、耿舒随征,发四万余人随行,悉听马援指挥。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马援似乎预感到此行不祥,所以他对送行的亲友说:“我受国家厚恩,年事已高,余日无多,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只是怕一些贵胄子弟,有的在皇上身边,有的随我左右,特别难以共事,只是害怕这事罢了!”这话是有所指的。在刘秀和自己身边都有这样的贵胄子弟,他们对马援时加攻击。由马援“常恐不得死国事”这句话可知,马援担心受到陷害,宁肯为国死于疆场,也不愿无故被陷害致死。这也正是马援不顾年老而自请出征的重要原因。
        马援个性强梗,对那些爵位虽高但并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很卑视,而对那些奇才异士则极力提携,虽贫贱也待如上宾。这使他得罪了不少人。例如梁松,当时是光武帝刘秀的驸马,“贵重朝廷。”有一次到马援家中探病,马援不予答礼。当家人责备他这样做失礼时,他说梁松是自己老友的儿子,自己是叔父辈,按照《礼记》,不必答礼。实际上,还是因马援看不起梁松的为人。这使梁松耿耿于怀,一有时机便会对马援加以陷害。像这类事还有很多,马援心里自然也清楚。因此,与其被这帮贵胄子弟陷害死于狱中,还不如为国事死于疆场。
       建武二十五年,马援率大军进至临乡。当时蛮兵正进攻县城,马援挥师迎击,大败蛮兵,斩二千余人。蛮兵败走,退入竹林中。在下一步如何进军的问题上,马援和耿舒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两条路线可以进兵:一条经壶头(在今沅陵东),这条路线较近,但水势险恶;另一条取道于充,在武陵郡,这条路线较远,但道路较平坦。耿舒主张走后一条路线,马援则坚持走前一条路线。马援认为,这条路虽比较艰险,但可以扼其咽喉;如取后条路线,则需要的粮食和时间都比较多,于军不利。二人争执不下,只好命人奏闻光武帝刘秀。
        刘秀批准了马援的建议, 于是便由壶头进军。 马援一军于三月由壶头山前进。蛮兵且战且退,他们在一狭口处据高坚守,擂鼓呐喊以壮声威,故意惊扰汉军。由于水流湍急,船不易逆流而上,而天气越来越热,汉军士卒患病的很多。马援本人也中了暑,且病势沉重,只好凿石为室,以避暑气。每当蛮兵鼓噪时,马援即抬头观望,一股从容不迫之豪气洋溢于眉宇间,令左右叹服。汉军虽不得进,但蛮兵久不得食,军心动摇,于是便向马援乞降。这时马援已病死军中,由宗均受降。
        这场叛乱平息,汉军班师回朝。马援虽然未能亲自受降,但胜利的基础还是由他奠定的。耿舒致书其兄耿弇,对马援大加攻击,耿弇在帮刘秀打天下的过程中多有战功,由建威大将军升至好畴侯,极受刘秀信用。耿弇将耿舒的信交给刘秀。刘秀很生气,立命梁松驰至马援军中,责问马援,代领其军。梁松本来就对马援一肚子怨气,这时总算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但是,当梁松赶到军中时,马援已死,蛮兵已降。这使梁松失去了发威风的机会。梁松仍不肯罢休,与马武、耿舒等一起诬陷马援。回京后,光武帝刘秀命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绶。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的衔。宾客故人连吊丧都不敢去,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家人只是草草地将马援葬于洛阳西。对于马援这样一个功高盖世的名臣,这种死后葬礼的冷清,甚至比他的死更令人伤心。
        家人并不知道马援到底犯了什么罪。丧事结束后,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腰结草绳,一起到刘秀面前请罪。刘秀遂将梁松的上书拿了出来。马援家人顿时明白,梁松以伪造的马援家书做证据,对马援大加诬陷。真相大白后,刘秀将梁松召来责问。梁松叩头谢罪,以致额头上流出血来。奇怪的是,刘秀却赦免了梁松,并未对梁松治罪。这时,马武等人又上书弹劾马援,说他从交阯回京时,带回一大车珠宝。一些官员因没有得到马援的馈赠,对马援不满,也趁机对马援进行攻击。此事本属虚枉,家人连上六疏诉冤,词意哀切。光武帝刘秀为之心动,遂命对马援正式安葬。刘秀从马援的家书中看到,马援对龙伯高颇推崇,于是便将龙伯高提升为零陵太守。马援在家书中对杜季良颇为卑视,刘秀遂将杜季良免职。从刘秀的这些举措上来看,他对马援的话还是颇为相信的。但是,终光武帝刘秀一朝,并没有为马援平反昭雪。只是到章帝时,才追谥马援为忠成侯,其冤始得昭雪。
        马援一生志在社稷,有勇有谋,历经无数次战阵,所向克捷,为安定祖国边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他死后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是一些势利小人陷害的果。这类政治倾轧历朝都有,马援也是这种政治倾轧的牺牲品。正如清人王先谦在《后汉书集解》中所说:“马革裹尸,恰慰生平。”马援为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而欣慰,后人则为他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而惋惜

志高远望 事与愿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6 04:14 , Processed in 0.0483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