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氏研究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越南

[复制链接]

1020

主题

1183

帖子

52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1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4: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 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越南) 2015-2-22 06:23 阅读(2) 转载自芜湖在线

  • [url=]赞(5)[/url]
  • [url=]评论[/url]
  • [url=]转载(2)[/url]
  • [url=]分享(1)[/url]
  • [url=]复制地址[/url]
  • [url=]编辑[/url]

上一篇 | 下一篇:2015-02-22




安徽   马 骐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孙中山
他确是一代名将,有政治头脑。他一面修城治郭,设官驻守,强化统治,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为当地人民办了几件好事,稳定了那里的局势。    ——毛泽东  
我建议高级干部都读《后汉书•马援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
马骐寄语:
越南又在闹事!皆美帝的唆使!恐怕是忘了我马氏伏波大将军树立的铜柱上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 !!!兹特将拙著《马英九家族》中有关章节披露于此。警告数典忘祖忘恩负义的一小撮越南败类:敢动我铜柱分毫,必遭当年二征下场!凡我马氏,亦应效先祖英雄气概!精忠报国!

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春,在大汉帝国遥远的南海边合浦郡合浦港(今广西省防城港),大小楼船二千余艘,载着将士二万余人,浩浩荡荡扬帆出发,直向西南方向的汉交趾郡(今越南中部)驶去。
在蓝天白云和碧波荡漾的海水之间,楼船上无数面色彩鲜艳的旗帜迎风飘扬。 中间一艘艨艟巨舰,飘扬着两面巨幅帅旗。一面写着斗大的“汉”字, 另一面写着“伏波大将军马”。船头上,迎风站立一位威武雄壮的将军。他浓眉大眼,美髯飘胸,“面目如画”,虽已五十六岁,须发斑白,可是精神抖擞,目光炯炯。他眺望着波涛滚滚的南海,和宝石般镶嵌在海面的大小岛屿,不禁赞叹大汉朝疆域辽阔,美丽富饶。同时深感使命重大。
他,就是奉命平定交趾的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与此同时,他的副将扶乐侯刘隆率领着一枝数千人的骑兵,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翻山越岭一千余里,从陆路向南进发。

原来,上年春天,汉交趾郡有个部落首领诗索,因违法被官府抓捕杀掉,他的妻子征侧和妹妹征贰举兵反抗。这对姐妹花不但聪明美丽,而且武艺高强,周围好几个部落都来响应。交趾郡太守苏定发兵镇压失败,逃归内地。征侧占领交趾郡城,自封为王;封妹妹征贰为大将军。她们领兵接连攻陷汉交趾郡(今越南中部)、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甘露河流域)、九真郡(今越南北部清化、河青、义安一带)、合浦郡(今中国广西省东兴、防城市一带)六十五个城镇。
“二征”造反的消息很快传到东汉京城洛阳,朝野震动。光武帝刘秀立即召集群臣商议,下玺书拜平定西北羌乱的名将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骑兵一万从京城出发南征;又下令征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等南方各郡水兵一万人,命楼船将军段志率领,从水路进兵。

夏天,马援不顾炎热,从大汉朝遥远的大西北边陲马不停蹄的挥师南下,踏上万里征途。行军途中,马援严明军纪,不许士兵侵扰百姓。到达长沙,大军驻扎城外,稍作休整,筹集粮草。湘江水军会集后,马援立即指挥水陆两军迅速南下。数月之间,经湘江、灵渠,入漓江、桂江,分别取道左江至龙州,钦江至钦州,南流江至合浦,迅速克复合浦全郡。征侧率败兵南逃交趾。冬天,马援又冒着严寒,指挥将士们在合浦港训练海上行军作战,准备跨海南征。

不料,出发前夕,楼船将军段志突然生病去世。以率领骑兵作战著称的马援将军乃亲自统领海军,向交趾郡进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二万人的正规海军出南海作战。而伏波大将军马援,就是第一位南海舰队司令。
防城港有个地名“水营”,就是马援海军的驻地遗址。据说在防城和越南一代流行的食品“饼啦”,“炸啦”(越南语:炸春卷),就是马援军队传到南方的。南方人初看到马援的北方兵吃的面食,问吃的是什么,北兵回答:“饼啦!”“炸春卷啦!”流传开来,“饼啦”、“炸啦”就成了这两种食品的名字。

三月,马援率水陆大军进入汉交趾郡浪泊一带。这里气候恶劣,道路险峻,森林茂密,到处弥漫着雾霭和瘴气、毒气。中午炎热,浓重的湿热蒸气使初来的北方人感到窒息。不少人中暑,躺倒地上不能动弹。马援仰望天空,看到飞鸟也受不了毒气和热蒸,接连坠入水中。马援命令大军改为早晚行军,中午到树林中休息。他又访问当地老人,用草药和薏米汤等当地单方治疗中暑和感染瘴气的将士们。在马援的抚慰下,汉军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浪泊一战,打败征侧之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征侧、征贰和部将都羊率残兵逃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马援不畏艰险,率军追徵侧等至禁谿山沟,消灭残余乱兵。到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终于抓获躲藏在山洞中的徵侧、徵贰,斩首传送交趾郡县各地和洛阳示众。至此,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四郡全境。南征大获全胜。
战事平息后,马援对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进行全面治理整顿。首先调整、健全了郡县行政机构。马援上奏朝廷,交趾郡西于县户口有三万二千,纵横千余里,不便管理,将其分为封溪、望海二县。其次,兴建了各郡、县城池。发动军民治理河流,兴修水利;推广铁器、牛耕等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使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安定生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废除地方土政策中与汉律不同的刑罚十多条。“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后汉书•马援传》)通过兴办教育,秦汉时统一的汉字(当时的隶书)也在交趾等郡推行开来,一直沿用到1800多年后的清末,才被法国侵略者强制推行的法文拼音字母所代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援平定交趾,治理边关,传播先进文化的功绩彪炳史册,光照后世。历代诗人,多有咏颂。政治伟人,亦有赞扬。

孙中山在祭奠蔡鄂的挽联中用两个在边关为国立下大功的古人——班超和马援,来比喻护国讨袁(世凯)功臣云南都督蔡锷将军:“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毛泽东在谈到中越关系时曾说:“马援虽然脱离不开其阶级局限性,但他确是一代名将,有政治头脑。他一面修城治郭,设官驻守,强化统治,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为当地人民办了几件好事,稳定了那里的局势。”
马援撤军时候,用收缴的青铜兵器在多处铸立铜柱,上书:“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大字,宣示大汉朝领土主权,警示交趾人不要再谋反。交趾人视为神物,精心保护,不敢破坏。视马援为神人,为建“伏波庙”,祈求保佑。镇南关前的“文渊”古城,也是纪念马援(马援字文渊)的地名。唐代诗人刘禹锡旅寓交趾时,曾作有《经伏波神祠》一诗,咏颂马援。这些古迹一直到明清时大多仍存。在今越南北方和中国广西南部,还有多处“伏波庙”完好无缺,香火旺盛呢!

马援还留有子弟兵和部将驻守交趾等郡,屯田自养,繁衍后代,称“马留”(流)族。其中一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有记载:“马文渊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余家不返,居寿冷岸南,面对铜柱,悉姓马。今有二百户。交州以其寓,故号马流。”《唐书•南蛮传》也记载:这支居寿冷县(今越南广治省境内)马姓,隋代已发展到三百多户。仍号“马流”。“马流”( 留)族今广泛分布越南、东南亚一带。

马援从交趾凯旋时曾登陆西沙群岛、海南岛,察看山川形势,留军队在海南岛建城驻守。不少中原汉人定居海南。地方史志多有记载。
马援回到合浦郡休整,还奏请光武帝,留下部将平夷大夫黄万定、禤(xuan宣)纯旺分率海、陆军屯驻合浦(防城港),负责守卫交趾、九真、日南、合浦、邕州等郡地,以确保大汉南部海疆安宁。黄、禤子孙定居防城,繁衍至今,成为望族。2006年,防城市召开马援历史功绩和伏波文化研讨会,也有黄、禤后人参加。

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九月,率大军南征两年多的马援凯旋而归。光武帝刘秀率文武百官隆重出迎。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封地三千户。马援像太祖赵奢一样,把赏赐的物品分散给将士,杀牛酾酒,犒劳军士。宴会上,诸将为马援敬酒,歌功颂德,马援谦虚地对大家说:“我的堂弟少游常说我慷慨多大志,劝我道:‘人生一世,但得衣食富足,乘官家车,驾官家马,作一个郡的官吏,守着祖宗坟墓,乡里称善人,就可以了。再求别的,是自讨苦吃啊。’当我在交趾浪泊、西里打仗时,叛虏还未灭,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望飞鸟也不断堕入水中,想起少游老弟平时劝我的话,感到连那样的生活也很难得到!今靠大家齐心协力,平定南方,蒙受大恩,加官进爵,纡金佩紫,真感到又高兴又惭愧啊!”

马援好骑射,善于相马,他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的样式,铜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和真马差不多。还京后献上光武帝。光武帝甚喜,诏令把铜马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样。马援奏表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马援综合各相马名家之长,著《铜马相法》一书。

马援南征北战,为国家立下大功,汉光武帝极为敬重他。可是他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风范。平定南方还军快到京城时,亲朋好友多出城迎接。其中有平陵人孟冀,是个名士,向马援说些“功高盖世”“功成名就”的话。马援严肃地对他说:
“我以为老友有善言告戒,为何讲众人一样的俗话?武帝时那个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赵佗南越国,开置岭南七郡,那才是功高盖世。回京不过封数百户。今我微劳,被封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先生应该有高见指教才是?”
孟冀惭愧地说:“我不及啊!”马援接着慷慨激昂地说:“方今匈奴、乌桓还经常骚扰北边,我马上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死呢!”孟冀感叹说:“真是伟烈士大丈夫啊!”
马援的话流传开来,后世成为成语:“男儿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鼓舞了无数出征报国的热血男儿。

毛泽东曾说:“我建议高级干部都读《后汉书•马援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昌瑞得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华马氏研究 ( 京ICP备2020044749号-2 )

GMT+8, 2024-4-29 22:34 , Processed in 0.0599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